作者文章归档:王思彤

网络爱好者

是什么让叶朗欲罢不能?


  叶朗先生之于我,并不陌生。二十多年前我在南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就因为学习了美学课程而熟悉了他,就象熟悉黑格尔、宗白华、李泽厚、朱光潜他们一样。他的著作,早在八十年代我就拥有了两套三本,一本是《中国美学史大纲》,黑底白字封面的;另两本是《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三本书都是1986年买的,现在已经发黄了。

  很有意思的是,我在豆瓣网上查到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是2005年版的,定价已经是30元,而我当年买的是1985年版的,定价只有3.85元。二十年过去,同样的书,价格却上涨了近十倍。当然,老百姓的收入可能也上涨了十倍左右。《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目前在豆瓣网上还没有出现,估计后来没...

Read more

读《做一个出人头地的人》


  这个世界,大概少有人不想出人头地。然而,许多人因为不得法,不仅无法实现出人头地的愿望,而且经常会在现实的巨大墙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或者,因处理不好各种关系,而不得不接受平庸生存的结局。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践,也需要理论。《做一个出人头地的人》(殷秀军、吴亦钦编著,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2003年01月第1版)这本书就是这样的理论书。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一个人出人头地的主要因素无非是两个,一是领导,一是下属。至于同事,则极有可能成为领导,或者下属。所以,把握住了领导与下属,也就等于把握住了关键。《做一个出人头地的人》这本书正是从这两个关键部分入手的,第一大部分是强调跟对领导...

Read more

请减少低级趣味之作——从最热文章排行看强国博客的价值取


点击率据说是现如今网站经营的首选评价指标。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根本就谈不上影响力,当然也更谈不上发展力。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网站也不能单纯为了点击率而放弃自己的尊严与追求,就好象《人民日报》不会为了追求发行量而向涉黄小报、花边小报看齐一样。

  放眼中国几个著名的博客网站,博客网早已俗不可耐,新浪博客时不时地弄些绯闻,搜狐博客的热点推荐有一半是艳俗的东西,和讯博客的博客聚焦、天涯博客的焦点博客看不出有什么标准,只有强国博客彻底摆脱了凡首页则必须花花绿绿、熙熙攘攘的模式,以分类文章标题链接为主,显得朴实严肃而又落落大方。然而,在总体肯定强国博客首页定位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其中的一些...

Read more

次优主义、银行婚礼与嗜血时代


  书犹药也。读一本书,就如同喝下一付药。其实,不光书有这样的疗效,报纸和杂志也是有的。一本书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以前不知晓的或不那么知晓的内容,而一份报纸与杂志更是如此。它可以有自己旧有的风格,但每一期的内容都应该有新意才好。

  2007年1月25日的《南方周末》,至少有三篇文章通过标题或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意。其一是文化版芳菲的《韩少功:“次优主义”生活》,其二是经济版孙涤的《通过银行办婚礼》,其三是文化版张健的《“读图”时代,不做白痴》。

  韩少功是个很有名气的作家,成名作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篇小说《爸爸爸》、短篇...

Read more

我们应该向人民网十大优秀博客学习什么?


  人民网2006年十大优秀博客评比近日隆重揭晓了。十大博客各归其主,家在北京的丑丁还有幸应邀出席颁奖盛典并代表获奖博客发言,让所有强国博客为之振奋。这样正统的评比,不光让人感受到博客春天的来临,而且也觉得博客拥有了能登大雅之堂的网络地位、社会地位。

  遍访获奖后的十大优秀博客,所到之处都能看到不少网友为博主留下的热情的祝贺的话语,以及博主谦逊的回应。这一切都说明,此次评比,是实至名归的,是有群众基础的,是客观公正的。

  评比只是一种形式,评比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强国博客的繁荣兴旺。那么,此次评比,究竟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我们又应该向人民网十大优秀博客学习些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

Read more

对搜狐订阅新闻的观察与思考


   申请开通了自己在搜狐的个人博客后,有机会体验了搜狐博客的独特之处。其中,添加模块是非常好的功能,可以让博客作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适当的页面安排适当的模块,充分体现了DIY的精神,让博客真正感受到了“我的博客我做主”。

  在新闻模块中,搜狐一共为博客提供了十四个小单元,包括搜狐首页焦点新闻、搜狐新闻每日焦点、新闻中心焦点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娱乐新闻、汽车评论、搜狐图吧。2006年1月3日,笔者将这十四个小单元全部整合在个人的搜狐博客中,进行了集中观察,从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Read more

哲学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


关于哲学,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有人说:所谓哲学,就是在你面前撒了把石灰,让你看不清楚事情真相,然后递给你根竹竿儿,拉着你一通瞎走,哪天掉到坑里,再往上爬,爬上来,再瞎走,如此往复,无穷无尽。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看上去有些可笑。可如果仔细想想,又会觉得它既不是完全正确,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也不是完全错误,一点儿可取之处都没有的。

哲学是带有阶级性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马克思还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用这样的大家普遍接受的结论来反观前面的那个比喻,我们很快会发现其不合理的一面。

哲学是石灰吗?显然不是。哲学是普...

Read more

“中国已超越马克思主义”


  今天在网上读到了非洲的一位记者所写的关于当代中国的文章,标题是《中国已超越马克思主义 新面孔不容漠视》。这篇文章原载于11月15日的《喀麦隆论坛报》,原题为《中国的新面孔》,作者是理查德·克旺·考迈塔。

  这位非洲朋友的文章并不长,但层次却非常清楚,象速写一样,用简单的几个线条就勾勒出了当今的北京与中国。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表现吧:

   1、快速地拥抱现代化。“光北京所展示的东西就超过了人们对现代中国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预测。北京除了有迅速激增的摩天大楼和壮丽的立交桥外,还有最好的麦当劳餐厅,这会让参观者想起在纽约、伦敦、...

Read more

倍增原理与吸血鬼之被证明不存在


  今天在网上读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消息,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教授卡思特·厄夫斯密通过数学简单的数学推理,揭穿了吸血鬼存在的假象。

  厄夫斯密的推理其实很简单。他是这样计算的:在1600年1月1日,世界人口数是536870911,如果世界上的第一个吸血鬼出现在此日,它一个月吸一个人的血,那么,到同年2月1日,世界上将会有两个吸血鬼,再过一个月,就会有4个吸血鬼,以此类推,仅两年半后,1600年1月1日原本生活在世界上的人就全都变成了吸血鬼,而且再也没有人供吸血鬼食用了。如果把死亡因素也考虑在内,人的数量会下降得更快,而且,即使人的生殖能力再高,也不能抵消这个影响。

  熟...

Read more

对全国统计系统外网建设的一点观察与思考


 

  统计外网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对外宣传与沟通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在国家统计局的带动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省区市统计局顺应政务公开及信息化的形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统计外网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截止2003年3月30日,尚未建立外网的有河北、山西、内蒙、辽宁、福建、江西、河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等13个省区市统计局,而目前仅剩下河北、云南、西藏三省没有建立外网,有十个省区市陆续填补了外网建设的空白。这说明近几年统计外网建设是很有成效的。然而,根据笔者2006年10月15日利用“中文站点排行榜”的排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