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的最大区别,就是:工业企业是以“显性知识”为知识源泉,而知识企业是以“隐性知识”为知识源泉。
有个美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目前的组织管理中,我们只利用了组织中潜在知识的5-15%,而任何其他的资源——不论是土地、矿产、还是资本的利用率——均远远的超过了这个数字”。
他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只有5-15%的知识被开发和利用?”,但在我个人看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作者文章归档:孙景华
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的最大区别,就是:工业企业是以“显性知识”为知识源泉,而知识企业是以“隐性知识”为知识源泉。
有个美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目前的组织管理中,我们只利用了组织中潜在知识的5-15%,而任何其他的资源——不论是土地、矿产、还是资本的利用率——均远远的超过了这个数字”。
他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只有5-15%的知识被开发和利用?”,但在我个人看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列火车能够跑多快,取决于车头的牵引力。但是,动车组就完全不一样了。
什么是“动车组”?传统列车只有车头有动力,车厢是没有动力的,这样的车厢只能称之为“拖车”,而动车组不仅车头有动力,每节车厢自身也有动力,这样的车厢才能称之为“动车”,所以,“动车组”其实是“单元化复合列车”。
与传统“动力集中”技术不同的是,动车组采用的是&ld...
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实质,就是从效率时代走向创造力时代。
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效率”和“创造力”是相互冲突的,而导致它们之间彼此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之间管理体系的截然不同。
事实上,所谓的制造等同于生产,而生产管理的最高原则就是效率原则。相对于生产流水线而言,创造等同于破坏----假如一个流水线上的员工试图创造或改变其中的某个生产环节,他无疑会被视为最严重的破坏生产效率的破坏份子。
可是,知识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知识员工是在创造、而非生产----“创造&...
没有顾客的消费,就没有产品生存的空间。
可是,企业眼中的好产品与顾客心目中的好产品,是两回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则新闻是:中国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先生到欧洲一户家庭进行市场调查,当问及欧洲某品牌的一款电水壶与海尔产品的比较时,女主人却指着这款名牌电水壶说:张先生,这是一件工艺品!显然,这是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回答,因为电水壶和工艺品原本是毫不搭界的两个行业,但是,这位女主人却将它们合二为一了。
当顾客与企业面对同一件产品时,定义却是如此的截然相反:在企业的眼里,电水壶被定义为小家电产品,而这位女主人却把它定义为了工艺品。那么,究竟是怎样一种决定...
“创造”应该或理应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可是,企业组织却受到组织目标的限制,一般来说,凡是不符合组织目标的创造活动,都将被禁止、至少也必须得到修正,它的理由是如此的简单:企业组织必须有一个确定性的目标,否则,企业组织将变成一只无头的苍蝇。
“目标管理”是德鲁克的发明,显然的,德鲁克并没有意识到他在无形中创造了一个悖论:为了实现组织那个确定性的目标,很可能会伤害到创造本身,通俗点说,当组织试图修剪或修正那些分叉的枝叶时,它实际上是在限制个体可贵的创造力。
因此,基本上可以这样...
“一个企业首先不是制造产品,而是制造思想”,英国管理哲学家汉迪的这个论断,并没有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在新经济环境下,归纳和创造“概念”,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常常说,新消费时代的特征就是消费的碎片化和多元化,那么,“碎片化”或“多元化”是如何发生的哪?事实上,之前的大众的、统一的、近乎标准化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的分裂并且形成了一条条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的河流,这其中,导致它们分化或分裂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化,而变化中的生活观念,通常可以用&...
企业组织终究是有边界的,否则,它就不可能称之为正式组织。
在此之前,传统企业组织的胜利,通常是组织边界的胜利,譬如以产品为边界、或是以任务为边界、抑或是以目标为边界等等,它的言外之意是说,无论个体具有多么强大的创造力,只要你不符合我的组织边界的门槛,那么,你就将永远被拒绝于组织的门外,除非你能够改变或修正你的个人目标或任务。
边界作为企业组织制胜的因素,历来都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如果组织边界像地板、天花板和墙壁一样固定和僵硬,就会阻碍企业组织的创造力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并且有可能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将企业组织所需要的人才拒之门外。...
中国学界有一种“去工业化”的思潮,这很不好。
即使是大名鼎鼎的凡尼尔·贝尔,也仅仅使用了“后工业社会”的说法,而不是“去工业化”。
贝尔把经济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农业,第二类是制造业或工业,第三类是服务业。按照这个标准,后工业社会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等等。
今天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后工业社会”国家:...
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创造需求。
没有顾客的消费需求,就没有公司的存在,或者说,如果产品找不到需求,仓库是产品最好的归宿。
虽然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可我们对于消费需求是如何发生的?却知之甚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消费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显见的、已经发生的消费需求,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发现它,另一种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也是从来没有存在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新产品或新服务去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当下的真实情况是:所有的消费需求(包括了显形需求和隐性需求),几乎都被发现了----当大量的创业小企业试图进入这些市...
一.
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提到民主,人们想到的是可能是一种政治制度,作为民主思想和民主运动的果实,一种以议会普选制和现代政党制度为基本特征的国家政治体制,然而,民主还有一重基本含义长期以来被中国人忽视了,那就是作为民主的思想观念和民主的政治制度的必然结果的民主的生活方式,一种现代民主环境中自然的生活方式。
什么叫生活方式?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间不断重复的行为,它是与“生产方式”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当各种不同的行为长期持续,以至于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就叫做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