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景华

孙景华,私人企业,十年商海。出版管理著作:《永不消失的责任》(2004),《中国人的管理逻辑》(2006),《生活方式创造商业价值》(2008)。联系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活方式创造商业价值》自序


 

 

一.

 

我在这本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假如我们把典型工业企业时代称之为提高或改善“生活质量”的时代,那么,未来的知识与信息社会则是发现和创造“生活方式”的时代。

 

在一个贫困的社会,人们除了维持生存外,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余地,最多,仅仅具有好与坏或高与低的生活质量之间的区别。

 

工业企业时代所推崇的“好产品”的三要素(质量好、价格低、功能全),恰恰是以好与坏或高与低作为衡量好产品的标准。虽然标准化的工业品大幅度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Read more

地震中,中国社会在进步


 

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举行一次全民默哀,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是头一遭。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假如没有亲缘的血缘关系,即使因为天灾的原因死了再多的人,最多也只会带来同情的眼泪,它是人的天然本性的善良,同“尊重人”本身没有关系,更是同“尊重生命”毫无瓜葛。因此,在传统社会那里,所谓的“以人为本”,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现代社会的本质,(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来说),则是典型的陌生人的世界。虽然大工业社会的到来,彻底摧毁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它对...

Read more

试错纠错和允许失败


 

刘燕君的《“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只说了一半:只说了沉没成本究竟是怎么回事,而没有说如何有效决策才能够避免沉没成本的出现,而后者才是管理学应该关注的问题。

 

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而决策的风险,(之前的看法)主要是来自可能出现的沉没资本,通俗点说,所有的决策都意味着投资或投入,但是,你所投入的资本完全可能是一大堆的毫无价值的机器设备,因为市场完全可能拒绝你的新产品,而市场一旦拒绝你的新产品,你所投入的机器设备就成了一堆无用的垃圾。

 

于是,从“沉没资本”的角度来看,它要求...

Read more

再来说说“知识管理”


 

我一直对“知识否被管理”存在深度质疑,虽然知识管理的口号满天飞,虽然德鲁克提出了下一个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并且认为知识是能够象水泥砖头一样的被管理,但我依然深度质疑。

 

通俗点说,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智力,那么,你能否管理人脑中的智慧哪?或,你应该如何来管理人脑中的智慧哪?这显然是有些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之前所谈论的管理,隐含着一个无需言明的前提,即:所谓的管理,其实是指组织的管理,也就是说,你管理的对象既是组织,同时,组织也是管理的实施者,可是,对于隐藏在个体脑海中的知识,组织的管理却是无能为力的,最多,你也只能说“知识...

Read more

也说《管理者需要思考什么?》


 

看林永青的文章,总是有种意犹未尽又云里雾里的感觉,似乎缺少一点就透的透明感,或是少了点非常肯定的语气,总之是不能够解谗解渴,以《管理者需要思考什么?》为例。

 

--------(林永青语)我这么写的目的是想表达一个观念,“所有的创新都是知识的创新,创新就是创造知识”。(赫尔曼不如我研究的深入,他没有达到这样的结论)。无论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或制度创新,归根结底就是“知识的创新”--------

 

以上这段话,基本属于越看越糊涂,什么是“知识的创新”哪?在我看来,知识和...

Read more

管理和财富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续一)


 

虽然管理和财富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只要德鲁克一说话,“全世界就会竖起无数双耳朵”倾听他说了些什么(某知名财经杂志说),为什么哪?

 

因为企业组织(尤其是大型厂商组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管理困境。首先,是遭遇到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对抗,其次,是遭遇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三,是遭遇到了人数呈几何级增长所带来的管理困境。这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在泰勒那里就得到了解决,而后一个问题,却是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所无法解决的,因为按照传统的说法,一个管理者通常只能管理6—8名属下,人数再多就会引起麻烦和混乱,是德鲁...

Read more

管理和财富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不久前,一位企业界的朋友来访,一本正经的问:如何通过管理,赚更多的钱?我也一本正经的答:其实管理和财富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管理大师德鲁克口中出现最多的词,一是顾客、另一是责任,它们都与赚钱这件事无关,同样的,他口经常谈论的其它一些词汇,譬如目标、事业、贡献等等,也与赚钱这件事无关。我一直在假想:假如德鲁克是生在中国,他很有可能被误认为是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因为他所谈论的“目标、事业、贡献”等等,恰好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者口中常用的词语,至少,我们也会误把德鲁克当作是一名励志学家、而不是一名管理学家。

 

但是,恰恰...

Read more

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至少,在看得见的未来里,整个企业世界的格局,将呈现这样一种景象:大的将变得更大,而小的将变得更小(直到小到一人公司的出现)。

 

我们知道,在典型的工业企业社会中,一个了不起的突出成就,就是诞生出了许多的大型厂商组织,他们开始取代小而杂乱的手工作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代企业,而导致大型厂商组织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水线制的出现并普及和流行,而流水线制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可复制性----因为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是可以复制的,所以,现代企业不再依赖于少数的掌握秘方的师傅----显然,可复制性导致了产业工人的数量倍增,而产业工人的数量倍增,则导致了大型厂商组织的诞...

Read more

管理必须为未来而工作


 

管理必须为未来而工作,而不是为过去或当下而工作,而未来则有两种:一种是企业的未来,另一种是社会的未来。

 

前一种“企业的未来”,是虚假的未来,因为它是企业主观臆想或假设出来的未来,曾经流行一时的企业战略就是典型的“假设未来”的产物,它的荒唐之处在于:不仅假设了未来是企业所设想的模样,甚至是以企业假设的未来抵御真实的社会未来。虽然不排除未来可能就是企业所假设的模样,但也有可能与企业假设的未来大相径庭,因此,企业战略带有那么点赌徒的味道,而企业管理却来都不是赌博式的管理。

 

后一种“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