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报纸、广播、电视和其他自媒体中总是看到和听到“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提法。这是错误的,有必要发文予以纠正。常识上,公共产品是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其含义是对所有的人免费提供的产品。其性质:一是无偿供给,二是没有排他性,谁都可以使用。扩展到国际经济学上,应当理解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既向全球提供不超出国力承受能力、适合中国发展水平所承担国际义务、有限数量的国际公共产品,其他更大规模的则是:贴息需要还本的国际准公共产品、需要偿还本金和一定利润的国际国家产品和中国企业提供的国际商业产品(公共经济上称...
作者文章归档:周天勇

应当立即停止“一刀切”的拆违拆迁
最近,个别地方在林区景区违章加杂贪腐建设别墅,还有个别地方违章建造大棚毁坏农田,特别典型、关乎民意,中央予以批示拆违和处理,很有必要,非常正确。但是,现在一些部门和地方片面理解中央的意图,有的机械和形式主义地加以放大,有的地方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要一刀切地将所有违章都要拆除,已经危及到就业、创业、增收、消费和经济景气。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立足之地,几乎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中国投资建设领域的审批准入监督项目和环节太多。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时,认为市场主体准入方面提升很快,排在前位;但是在建设施工领域排名在121位,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他们还特别提...
刻不容缓 应当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为了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良性发展,特别是中华民族未来长久的命运,应该刻不容缓,立即放开和鼓励生育,不能再拖了。
一、生育、人口和经济形势中长期堪忧
中国目前和中远期的人口形势很是严峻,快速严重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收缩、老龄化是世界上罕见的中国最为特殊的人口格局和趋势。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9年的8.81‰下降到了2018年的3.81‰,
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17年为8‰。中国总和生育率约从1990年的2左右下降到了2018年的1.3,当年新生儿比上年减少了200万个,2016年美国总和生育率为1.8。中国0到14岁人口占...
建高铁远不如兴水利
根据世界上人口和国土面积大国的经验,我国调水规模远远不足,作为一个水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调水改土工程能否有效发展,事关我国国民生活用水、粮食安全、生态平衡、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金融安全等各个方面。同时,随着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1.6%,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延长工业化阶段,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无疑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以支持。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当前调水改土工程具有紧迫性,且在技术、水源和土地等条件上已经较为成熟。应当将调水改土,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提高就业质量,并让人民获得土地等财产性收入,从而扩大国民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延长工业化,顺利跨过中等收入...
在许多方面我们依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农村国家
当学者大谈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扩大中产阶层,IA技术、数字经济、智能无人化工作,当房地产领域专家们争论城镇的房价是上涨还是下降,当财政专家们讨论土地出让金怎么分配,当前些日子一些学者判断中国很快甚至已经超过美国时,当两会上议论农村没有人种田而农民不应该从农村出来,当城市专家们争论农民工是回乡创业还是在城里包容他们就业,当农业经济学家们争论土地不能流转交易以让农民回乡有个保障等等时,可能失去了一双客观的眼睛,忽略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农业和非农业、农民和市民、耕地和劳均等关系中一系列数据所展现的国情。
城市化水平仅在50%左右
与东亚经典模式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由迁移下的城镇化相比...
2035年前中国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吗?
稳定未来增长,特别是减轻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压力,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长期任务。我们从资源和要素错配还原,计算了各项改革增长潜能的结构性分布,也分析了居民收入和有支付能力消费需求还原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市场条件。只要推进改革,在没有特别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会较为顺利地越过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不进行改革和人口收缩因素两种不同的自然增长基准上,预计加以不同改革力度,以及实施调水改土扩大发展空间战略等,获得新的增长潜能后,未来中国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以高收入国家人均最低GDP门槛动态水平线,观察自然状态增长、低力度改革、高力度改革等情况下,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
2019年:应当开启迈向市场经济国家的突破性改革
跌宕起伏的2018年已经过去,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的2019年又来到了。中国有近14亿人口,城市、工业、交通、水利、能源能体系日臻完善,制造业已经有了基础,改革开放40年国内培养了规模不小的大学生,国外留学生也在回流,有37亿亩未利用土地,我们有增长的希望和条件,也有发展广阔的回旋余地。
从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和城镇户籍居民41100元差距看,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当年日本韩国同我们一样人均GDP发展水平时,城镇人口已经72%,农业劳动力就业比例下降到了12%左右,而我们现在户籍城市化率才42%,常住人口城市化也只有58%,城市化也没有完成。这虽...
土地体制为什么要改,怎么改?
新华社12月23日消息,2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删去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从事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的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土地所有权人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现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必须先征收为国有后才能出让的规定,新增加一句“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衔接土地管理法修改,扫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
在业内看来,上述修正案草案的有关内容是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土...
振救经济需快速提高居民收入,舍此再无其他路可走
就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突然放缓,症结在什么地方,如何才能将国民经济在未来的10年上下,努力实现一个中高速的增长?我及我的团队从2014年开始,至今进行了长达5年时间的研究。特别是进行数量方面的研究,以数理逻辑和数据测算结果来说明问题和规划未来。目前这一研究快要进入尾声。我们在公布研究思路、逻辑、方法、过程、内容和结果之前,将研究的结论公布于此,请大家先睹为快。

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虽然对中国国民经济未来的增长,造成了很大的极为不确定性的下行压力,由于其在20年内不可逆,也已经无法在未来一定的...
1978年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
这是2008年写的文章,现在发出来,意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一个社会的变革,总是来自于生存面临的危机,需要通过改革和开放,走出发展的困境。实事求是地重新回顾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我们在经济、技术、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境地,评价建国后前30年经济建设方面的功与过,才有可能在距1978年30年后的今天,理解当时必须改革开放的真正原因。
1949年建国以后,从经济体制上看,对资源、产品和劳动力,甚至许多消费资料,我们采取了计划分配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了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在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之间,调动资源和分配利益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