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裴金钢

媒体从业人士

宏观调控:大权应交周小川


按:这是一个要计划还是要市场的问题!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0.8和2.7点;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7.4和3.0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几个月经济前景看法的经济乐观指数也比一季度下降了3.7点。
            这些数字,恰好反映了最近企业界对中国经济走势的担心。
&nbs...

Read more

救市良药今何在?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对于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来说,期货市场绝对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期货市场或者没有一个品种多样化的期货市场却可能是万万不能的。
        在股权分置“如火如荼”、“声势浩大”地强势推进的时候,中国政府多次出台多项重大利好政策来刺激股市上行——税收优惠、建中小投资者保障基金、修改并出台《证券法》……
  ...

Read more

十一五 中国鼓励企业海外扩张


 新华社《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TCL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是2004年的大新闻。但TCL集团披露的200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上半年该公司竟然亏损近7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8.79%。据TCL自己分析,业绩如此,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整合上并非一帆风顺。
        与TCL并购阿尔卡特相比,海尔和中海油的跨国并购尤其显得不那么顺利。
面对收购计划连连受挫以及收购后低效的整合,人们不禁要问,未来十年,中国的走出去...

Read more

中国电信盛极而衰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今年一季度,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50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通信业务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20年来首次跌破10%。我国的电信业已经饱和。移动通信的完全平民化带来了收入的下降,行业内部增量不增收已成必然规律。
这就是《环球》杂志记者5月26日从“中国电信业百强暨互联网周刊电信业创新论坛”上了解到的最新信息。
           &...

Read more

中国经济出现变冷下滑苗头


此文发表于2005年7月,但是文章中的问题目前仍然存在。

   《环球》: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您是如何判断的?
         袁钢明:从价格变动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出现了下滑的苗头。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过热的态势还很强劲。“变冷下滑”是刚刚出现的“苗头”,力量比较弱小,它能否替代投资过热的势头?这就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我参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

Read more

车商骗贷挑战买车族个人信用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环球》杂志记者从北京朝阳法院获悉,目前越来越多的车商正在假借购车人的名义从银行里骗取贷款,而且屡屡得逞。很多购车人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送上了法庭。
糊里糊涂惹“冤案”
           由于近年来金融竞争的白热化,银行尤其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大多选择了与相关企业加强金融合作的方式来拓展信贷业务。
&nbs...

Read more

牛市何时来?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2005年8月,沪市大盘不负众望,以上海本地股、ST板块为先锋的超跌股,前赴后继,接二连三地表演了一场疯狂的“绝地反击战”。
最令人难忘的便是ST丰华,这只个股,竟然创下了连续20多天涨停的最新纪录。
       不少分析由此认为,目前中国股市“十年等一回”的大牛市行情已经启动。各大网络、电视、广播、报纸里的证券栏目,到处都在煽风点火,鼓吹牛市氛围,诱惑股民高调入场—R...

Read more

她用摩托拉出一个NASDAQ上市公司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栗色的长发、清秀的面庞,素朴而简洁的服装……
         眼前这位女士——李碧菁(ROBERTA  LIPSON),你很难把她和一个跨国公司的全球CEO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她礼貌而真诚地微笑的时候,那种气质,我宁愿相信,坐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位大学教授。
     &nbs...

Read more

北京楼市泡沫越来越大,谁在推波助澜?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最近,北京世纪金色嘉园小区里民怨沸腾。小区临街的7号塔楼上贴出了巨幅标语——“反对侵占我们的阳光绿地,坚决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惹得所有从南二环开阳桥十字路口经过的人议论纷纷。据《环球》杂志记者了解,标语下面还隐藏更加汹涌的暗潮。
            据了解,北京世纪金色嘉园是2003年年底竣工的。...

Read more

本币升值与楼市泡沫:日本教训另有它解


《环球》杂志记者/裴少铭
         很多人都拿日本房地产泡沫和日元升值的连带风险与中国房地产泡沫和人民币升值的关系作比,认为中国应该充分吸收日本教训,在目前人民币也在不断升值的关口,必须把挤压房地产泡沫当成首当其冲的要务。在“2005中国房地产业权威高层会议—北京论坛”上,对于这种看法,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说:“不。实际上并不是大多数人想像的那样。”
       &nb...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