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谭俊峰

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管理咨询资深顾问
沙盘模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专家、讲师,专利持有人
清华、人大等总裁班、EMBA项目,特聘讲师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学习型组织专业委员会,评价顾问
民革党员,民革海淀区委参政议政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四书五经”旁观(二)


  与“四书”相对,《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其实据说还有本《乐》,后来失传了,也有说本不该有的,乐应算礼的一部分。“五经”按逻辑排应为《易》、《书》、《诗》、《礼》、《春秋》,大概可能时间是如此。

  《易经》就是《周易》,其它都没了,当属儒家经典的第一部。孔子早期并没把《易》当回事儿,因为他是不讲怪、力、乱、神的。到了战国末期,阴阳家与道家盛行,儒家可能也受了其影响吧,开始解释《易》,存下来便是《易传》。

  《易》讲八卦、太极、阴阳五行,多和算命有关吧,尤其是六十四卦,要...

Read more

“四书五经”旁观(一)


  当下国学热潮猛进,便也跟着赶起了时髦。一通听《论语》,读《史记》,看《佛典》,好不热闹。似乎不读史不足以成学者,少国学便无法做咨询,咨询顾问总是好为人师的,投国学其所好,多少会争到点面子。每每分享于人,总能带给听客之快感,内心之惬意,似乎若有所得,才学大有精进。

  但静心细细想来,其实与学问差之千里,记下的仅仅是些零星的人物和故事,以及人物故事背后的品读,浮在表面者多,基础训练者少,得到的仅是些“国学那些事儿”。

  一旦陷入“那些事儿”,便缺乏了整体感,用句咨询顾问的行话讲,叫“缺少系统思考”。然...

Read more

浅谈国内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三个误区


  年来,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在江泽民同志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之后,国内各界掀起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高潮。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及研究机构都投入到这场管理创新之列。众多企业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企业管理升级、文化变革与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以期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方法,来引领企业突破成长的困境,成功地走向未来。

  然而,正如彼德·圣吉本人所言,学习型组织仅仅完成了理论发明,而远未达到实践创新的境地。一个企业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诸多命题远未得到解决。当然,这并不回避企业创建学习型...

Read more

管理学研究之惑


  当初接触管理学这个领域绝非是为了谋个好职位以改变命运,全然出于个人的喜好与兴趣,再加之当年创业之需。一来为搞懂点什么,以提高管理水平,尽管小公司还用不着;二来为建立起必要的人脉圈子,好为市场拓展寻找机会。于是,几个创业的兄弟分了分工,全都顶上了MBA的帽子,有清华的、北大的、人大的、哈工大的,分工协同,好不热闹。

  然而,在管理学领域混迹了一圈,作为一名小小的管理学研究者,愈发的对管理学研究产生了困惑,甚至是一种恐惧。因为有太多的学术文章读不明白,不仅方法上摸不到头脑,就连研究的价值也令人莫名其妙。我这个人就爱偷看,热衷于偷看别人的博士论文,反正现在通过知识网查阅论文非常方便...

Read more

佛教俗解-序


一直以来有种冲动,想写点关于佛教的文字,把自己对佛教的粗浅认识分享给朋友。但佛教之义广深精微,经典佳著浩如烟海,令人难以触及。虽偶有体悟,总觉片知片解,一头雾水,疑信参半。况我一介尘世凡夫,习之多漏,行之未守,不免自觉轻率与妄想,久未敢言。

然内心之冲动难以平息,愚人之见跃跃欲试。虽今生学浅,敢斗胆表白,班门弄斧,仅供有缘者阅之,有心者受之,有感者传之,有学者笑之,有道者批之。

“俗解”之意在于“俗”,在于让众生真的能读得懂,真的能感知到,否则再好的智慧也难以传播,再大的功德也难以布施,不免心生遗憾。凡大智慧者,更应该深入浅出,所谓&l...

Read more

管理培训,路在何方


  今天,如果有人要问“企业要不要搞培训?培训重不重要?如何搞培训?如何搞好培训?”,似乎是外行人的外行话,就此命题来舞文弄墨、深辨其味既显得份量不足,又落入老生常谈。然而,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企业的培训,尤其是管理培训越来越难。

  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无论如何脱胎换骨、管理变革、产业升级,始终面临着“人才瓶颈”。它已成为伴随企业成功走向未来的重要竞争支点,培训便是破解人才瓶颈的重要法宝,这已成为共识。遗憾的是,红火的培训市场、疯狂的培训讲师、无孔不入的课程推介,难掩企业课程选择上的一片茫然。心情急迫与潜力巨大的企业培训需求仍然没有很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