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能否破解高通胀、高房价是检验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每年12月上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照例要对来年的经济趋势和战略进行研判和布局。从刚刚结束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来看,2011年中国将直面两大艰巨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让公众相信中央政府有足够能力控制高通胀。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升5.1%。单从这一数字本身来看,或许还未超出一些经济学家心目中的“温和通胀&rdq...
作者文章归档:刘涛
2011年:能否破解高通胀、高房价是检验政府公信力的试金石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每年12月上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照例要对来年的经济趋势和战略进行研判和布局。从刚刚结束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来看,2011年中国将直面两大艰巨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让公众相信中央政府有足够能力控制高通胀。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升5.1%。单从这一数字本身来看,或许还未超出一些经济学家心目中的“温和通胀&rdq...
美国减税,中国何妨跟进?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签署一揽子减税方案,将布什时代开启的全民减税优惠再延长两年,同时将美国社保税税率下调一年,将政府救济失业人口的期限延长13个月。
对于当前脆弱复苏的美国经济而言,继续实行减税显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一方面,美国经济至今未能摆脱低增长迷局,11月份美国失业率更是意外增加了0.2%,重新回升至9.8%;另一方面,美国不存在通胀压力,根据美联储11月初公布的利率政策会议纪要,美联储的研判是,在...
房价调控成效事关政府公信力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声势浩大的房价调控运动自今年4月掀开大幕以来,已持续了大半年光景,一度令公众充满期待。今年7月,国土资源部长也曾信誓旦旦地对媒体表示,“再过一个季度左右,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会有所下降”。然而,过去三个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不降反升的事实,表明这场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很可能再一次以后者笑到最后而告终,除非政府能尽快亮出更有效和更可信的“硬招”...
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升5.1%。单从这一数字本身来看,或许还未超出一些经济学家心目中的“温和通胀”区间,尚可聊以自慰;但考虑到今年7月CPI环比上升不过3.3%这一事实,公众有理由担忧:短短几个月时间,通胀不仅真的“狼来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甚至隐隐然有升级为“出笼猛虎”之势!
通胀这种奔腾速度其实是符合经济学常识的:一旦通胀将要形成或已经形成,它就绝不会静止不动,而是有着“自我实现”和“自我强化&rdquo...
根据国务院规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中国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人民日报》宣布,“至此,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了全面统一,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已被彻底终结”。
在此之前,2007年《新所得税法》早已拉开了统一内外资企业税率的大幕。此外,在国务院今年4月公布的9号文,即《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类外资项目...
中美物价“倒挂”是一连串制度事件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最近,许多中国网民都在热议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疯狂开动印钞机的美国自己物价不断走低,反倒是地球另外一端的中国目前正承受着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
这个问题说起来有点复杂。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其一,相信美国经济当前最大风险是通缩而非通胀的人占据了主流。根据美联储11月初公布的利率政策会议纪要,美联储声称,在2013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美国通胀水平都不会超过2%。如果公众相信美联储,那...
应对热钱流入,资本控制有效吗?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当前,全球资本的肆意泛滥正对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构成严重冲击,催生出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压力、外汇储备激增,以及本币被动大幅升值等一系列消极后果。统计表明,2010年全球新增资本净流入主要发生在新兴市场国家最为集中的亚洲、中东欧、拉美、非洲及中东四个地区,而亚洲又是其中的重灾区。仅2010年4-10月间,流入新兴市场的1160亿美元新增私人资本中,约有920亿美元是以短期股票和债券投资形式进入。也就是...
眼下世界经济最大的隐忧,或许不是爱尔兰等某个欧洲国家再次陷入债务危机,而是伴随各国经济复苏不同步引发的全球货币政策不同步。夸张一点说,它正将一个完整的地球割裂为两个“冰与火”的半球。在美欧等发达国家为治理通货紧缩而继续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中国、韩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却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不断收紧货币政策。
这种两极分化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利差拉大刺激着短期资本源源不断地从发达国家涌向新兴市场国家,引发巨大通胀压力,并推动其货币急剧升值;而新兴市场国家为了遏制通胀,不得不进一步加息,从而使利差继续扩大,套利交易行为越发升级。如此恶性循环,使...
在连续两年出现“气荒”后,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日前暗示,我国天然气脆弱的供应状况今冬依然“不容乐观”;中石油更是言之凿凿地宣称,“今年年底我国局部地区肯定还要气荒,基本无法避免。”而在此之前,北京、沈阳、合肥、长沙等国内多个城市已举行了天然气居民用气价格调整听证会,为天然气涨价铺平了道路。
在一些人看来,“天然气荒”引发涨价是顺理成章的事,而老百姓为此买单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近年来,国内资源和能源领域(如成品油、电力等)相继推行了定价机制改革,其核心就...
上周,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决定到2011年6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即向市场增加6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注入,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同时还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至0.25%的水平不变。
此举迅速引发世界各国一片哗然,法国、德国、巴西、南非等国纷纷提出了猛烈批评。中国外交部也极为罕见地表态,称美国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了世界的担忧,希望美方对此做出适当解释,以免影响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之所以说“极为罕见”,是因为中国历来很少干涉他国内政,特别是他国的货币政策,正如中国不愿意欧美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