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涛

刘涛世经随笔:国际金融市场、能源价格;

中国在IMF的份额提升空间有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上周五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3.65%升至6.07%,从而一举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在IMF的影响力仅次于美国和日本。IMF声称,中国“得到了在这一国际组织中的更大话语权”。

  根据这项改革协议,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总共新增了6%的份额,而欧洲、美国和沙特等产油国则做出了相应让步。总的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从IMF的角度看,一方面,增加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有利于重新唤回这些国家对IMF的信任。上世...

Read more

中国的国有企业更有社会责任吗?


  近年来,三鹿毒奶粉事件、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事件、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等一系列负面新闻的频频曝光,将众多知名企业推上了道德的耻辱柱。这其中,既有民企和外企,也不乏国有企业的面孔。在媒体的大量报道下,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也空前提高。

  也许是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的报告。该报告在比较2009-2010年度中国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和外资企业100强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后,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目前国企的社会责任指数遥遥领先于民企和外企。


  蓝皮书指出,与2009年成果一致...

Read more

货币战争阴霾呼唤中国灵活金融外交


    

货币战争阴霾呼唤中国灵活金融外交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韩国庆州会议前后,“货币战争”一词突然不胫而走,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热点。而G20成员国也一致郑重承诺,将“克制本国货币竞争性贬值”,不打所谓的“货币战争”。

尽管“战争”两个字听上去吓人,但许多中国人内心未必相信真会有所谓的全球“货币战争”或&ldqu...

Read more

从“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转变?


    

从“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转变?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最新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以“为中国制造”作为封面故事,展示了全球企业如何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向“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的巨大转变

文章指出,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品位,或重新设...

Read more

G20不打“货币战争”的承诺管用吗?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周六在韩国庆州闭幕。有意思的是,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G20成员一致承诺,将“克制本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绝不打所谓的“货币战争”。

  假如各国都是理性的,那么,它们应当意识到,所有货币同时贬值是不可能的,从而谨守这一底线。原因在于:一种货币贬值就意味着另一种货币要升值;同理,所有国家不可能同时提高净出口,全球净出口总额必定是零。因此,竞相贬值比赛本质上是一个“零和博弈”。更有甚者,一旦汇率战升级为全面的贸易战,全球化进程的倒退和世界各国居民福利水平的急剧...

Read more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不再受人民币汇率羁绊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9日晚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至此,人们预期已久的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了!

  应该说,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正式转向的一个风向标。从好的方面来看,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已彻底摆脱了危机阴影,经济全面回归高速增长轨道;而从坏的方面来看,与GDP、进出口数据强劲反弹和固定资产投资急剧增加相应的一个后果就是,公众关于通胀的预期也在不断升温,此时若货...

Read more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靠国有企业


  近年来,在一些海外收购项目中,中央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现象屡屡发生。例如,原本一家央企可以花5000万美元收购的项目,但由于两家、甚至数家央企相互抬价,结果花了1亿多美元才从外国人手中拿下。有鉴于此,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年内将发文规范央企的境外投资行为。但问题是,这一纸禁令真的管用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中央企业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利润最大化也不是其终极目的,它们肩负着中国最核心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和保值增值的重任;其次,央企又具有现代企业的许多属性,有其自身局部利益,更不必说央企负责人还与政府官员一样有着追求政绩的内在动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央企在海外会有互挖墙...

Read more

让改革重新找到目标和前进动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在经济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而要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对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个清晰判断。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诸如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分配不均、地区差距拉大、房价畸高等,不一而足。在笔者看来,在经历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改革正逐渐失去了目标和前进动力是当前中国经济所面...

Read more

中国和世界都需要包容性增长


 

中国和世界都需要包容性增长

 

■ 刘 涛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中,“包容性增长”这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一时间不胫而走,成为当下国内外媒体热议的焦点。

当然,“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原本就是会议主题“开发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就业、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一部分;更准确地讲,它源于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

Read more

日元升值,中国须防“被”转嫁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8月份后,由于市场担心美国经济二次探底,加之日美利差缩小、日元避险作用上升等因素,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84:1的水平,创下15年以来的新高,接近90年代中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不仅如此,日元兑欧元也创出了8年以来的新高,日元相对欧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9%。此外,由于人民币总体上钉住美元,美元的颓势也带动人民币对日元大幅贬值,8月26日,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突破100:8关口,中日双边汇率由此进入了所谓的“8时代”。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是东亚经济“雁阵模式”的领头雁,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