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萧锐

西溪,且把起码的公平和希望留下


 [社论]尊重人才不能挤占社会保障资源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2-08

  千年以前,封建王朝的皇帝“苦于没有经费”而喊出一声“西溪且留下”,给了后世人们一片难得的风景。倒是现在,西溪似乎注定留不下了,至少看起来,不是什么人都配享有这份大自然的馈赠。纵使留不下西溪,在这个透着残酷的过程中,还请留存下起码的公平和希望。

  《非诚勿扰》有关于西溪的台词,西溪湿地也因此留在了很多人的心里。事情当然不是从那一刻开始才起变化,但事到如今,“西溪留下”是留给谁的,却成了最逼仄的问题:近日,杭州政府宣布...

Read more

[社论]宁夏公考“诽谤”闹剧不能就此宁静下来


  [社论]宁夏公考“诽谤”闹剧不能就此宁静下来

  版名:社论稿源:南方都市报2010-12-03

  一出由公务员招考引发的“诽谤”与“跨省追捕”,在舆论的接力围观之下被宣告刑事程序终结:12月2日零时,宁夏吴忠市市委、市政府向新华社记者通报,决定纠正利通区公安分局跨省刑事拘留王鹏错案,处理了有关责任人,并表示“欢迎社会各界继续予以关注和监督”。

  “被跨省追捕”的举报人王鹏恢复自由并开始接受媒体专访,已有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基层官员被按...

Read more

[南都社论]权力约束乏力,招聘自会量身定做


[南都社论]权力约束乏力,招聘自会量身定做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26

  日前,福建屏南县财政局怪异的招聘条件曝光:“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外学士学位,国际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四级,屏南户籍,女,年龄25周岁以下”,如此严苛的标准之下,最终只有一陈姓女子报名。因了先觉般的补充规定,“若报名数等于计划数免于笔试,只进行面试与考核”,该名人员顺理成章地只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和体检”便被录用。直到舆论为之哗然,才有省人事厅的&ldqu...

Read more

[南都社论]3Q战争:被压服的道歉毫无诚意可言


3Q战争:被压服的道歉毫无诚意可言

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23

  这绝对不是一个足够可靠的悔意,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愧对用户利益的一句真心“sorry”。靠行政权力给用户争取来的道歉,本身就不是企业通过道德自省而得来的幡然悔悟。被资本挟持的亿万用户,依旧置身事外,浑然不觉。

  一场几乎把整个中文互联网世界搅了个天翻地覆的3Q战争,貌似就要这么结束了:11月21日晚,工信部发布了对两家公司的处理结果。要求双方立即停止互相攻击,并在5日内向公众道歉。而两家公司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均于当晚在各自网站发布了道歉信。工信部还表示,...

Read more

[南都社论]这一刻,我们都是上海人


  [南都社论]这一刻,我们都是上海人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22

  让鲜花铺满整条胶州路,让天上的人读懂我们的牵挂。这鲜花,曾经代表过民众对领袖的不舍;而今天,它则负责承载活着的人们对罹难者的愧疚。围拢起来的人群,就是人心。再怎样的铁石心肠,也无法不被这样的场景所打动。2010年11月21日的上海,会被铭记。那人性的力量,那善的集结——— 人心从来未死,它随时都会归来。没有丝毫理由可以动摇我们的信念,对人性、对人心的信任和期待从来都没有错。人在做,天在看。天确实在看!

  ...

Read more

【南都社论】互联网的“反腐神奇”更需制度保障


【南都社论】互联网的“反腐神奇”更需制度保障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21

  摘要: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成为个案被关注、被解决的关键力量,甚至是唯一便捷、起作用的力量。除了欣慰,还有诸如这种“举报文学”的“创作”伦理问题,真相求得竟然需要这样逼仄的手段,是无奈,也遭遇了争议。个案的正义,就是这么一缕一缕,追出一个算一个。但最有可能反复适用,既达致终极正义又惠及每个人的,还是制度对正义的刚性保障。

  官员“日记门”,一门接着一门。对于实际已经无法从互联网的神奇魅力中&ldq...

Read more

[南都社论]以制度改进的诚意回应原谅施暴的善意


  [社论]以制度改进的诚意回应原谅施暴的善意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17

  太多需要追责的事件,总有一个名为“临时工”的群体挺身承担,没有经过培训、没有必备的证照总是成为搪塞的理由。真正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的刻意规避中一次次轻松过关。来自弱者的和解吁求,孤决、无力、不堪一击,但对不无可疑的所谓“追责”而言,却是一记最有力的耳光。冲突的真正化解,需要有诚意的制度回应。

  城管与小贩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轻则引起围观,重则人命关天。近日,有关城管与小贩的话题又因了“郑州城管扇76岁老农耳光&rd...

Read more

【南农社论】“双起”论让舆论齿寒


南方农村报社论:“双起”论让舆论齿寒

2010-11-17 21:50:28  来源:南方农村报

  没有谁对人民警察有天然敌意,但对权力的警惕却是任何一个现代民主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元素。有力量可以让我们对权力保持怀疑,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社会对权力保有起码的制衡,绝不算过分的奢求。但即使到现在为止,几乎还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那对舆论的敌意。但当这种敌意已经上升为体制行为,起码的警惕和抵抗便不能缺席。

  近日,一篇据说出自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的讲话稿在互联网上疯传。很奇怪,一直没有看到官方的权威否认,直到有媒体将此事查证、“坐实”...

Read more

复旦博士奔丧:故乡沦陷,无人幸免


 

复旦博士奔丧:故乡沦陷,无人幸免

萧锐 南方都市报

   复旦博士的奔丧日记,让我们再一次目睹和回望,那个久未谋面的故乡:一切都还那么熟悉,一切的熟悉其实都同时在模糊着我们的记忆。那曾经温暖的家,可能就在今夜变得断壁残垣;那曾经被称羡的高歌猛进,难道只有在伤到自己时才会觉察到痛、才知道喊?没有人可以幸免,在傲慢权力不知收敛、基本权利无法实现的当下,所有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这是怎样一个人间!强拆的新闻,已经到了需要靠与众不同的细节来搏出位的地步。闹出人命,甚至几条人命;自焚,直到多人相约自焚,都已经成了稀...

Read more

[社论]示众惩戒公民不是法治社会


[社论]示众惩戒公民不是法治社会

  摘要:再堂皇的权利宣示,在毫无悔意的权力暴虐面前都是浮云。公民的人格尊严,本就不是由谁赐予,更没有什么力量有权剥夺。尊重每一个公民起码的人格尊严,承诺需要靠个案的正义来兑现。

 南都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11-09

  在负面报道刊发的当日,涉事地方政府就能做出回应,行政效能或可称道。但当回应已经成为“辟谣”的代名词,这种套路式的媒体应对之道便让人很难看到多少诚意。据说“示众”大会不是法院院长宣布开始的,据说“仅有百余人到场”而没有过万,被罗列的细节是否足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