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民生刚刚倒下,广东雷州和江苏泰兴两地的效仿者又接连而起。当校园血案被一再复制时,除了震惊和痛惜,除了要求严惩作恶者的愤怒,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的反思?
谴责郑民生的声音还没有消失,类似事件却一再发生。表明在这一类事件上,单纯针对个人的道德指责固然于事无补,严惩不贷和“从重从快”似乎也未能杀一儆百。同样,将事由简单抛给社会并不能令我们心安,特别是当郑民生在法庭上抵死不悔时,我们的这种不安尤为强烈。
对于郑案的处置确乎是“积极&rdq...
作者文章归档:徐继辉
郑民生刚刚倒下,广东雷州和江苏泰兴两地的效仿者又接连而起。当校园血案被一再复制时,除了震惊和痛惜,除了要求严惩作恶者的愤怒,我们是否需要更多的反思?
谴责郑民生的声音还没有消失,类似事件却一再发生。表明在这一类事件上,单纯针对个人的道德指责固然于事无补,严惩不贷和“从重从快”似乎也未能杀一儆百。同样,将事由简单抛给社会并不能令我们心安,特别是当郑民生在法庭上抵死不悔时,我们的这种不安尤为强烈。
对于郑案的处置确乎是“积极&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