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文武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顶尖学者。《博锐管理在线》《中国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的作家。研究领域:历史、经济、管理。

管理寓言故事:公牛与车轴


 

管理寓言:几头公牛正使劲拉着货车行走,车轴被压得发出吱吱的响声,牛回过头,不耐烦地对车轴说道:“喂,朋友,我们无声无息负担着全部重量,你叫唤什么?”

 

寓意:这故事是说,那些叫唤得特别响的人往往干活少,而那些不作声的人往往承担着全部重量。

 

管理点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言多必失,行多必得。一个人说得多,肯定大部分时间花在说上面,只留下小部分时间用在行上面,这是一个成反比的关系,不可能是说得多做得多的成正比关系。说与做、言与行,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这是因为人需要把每天24小时进行分配的根本原因。用在说的时间多了,那么肯...

Read more

领导力法则:爆炸性倍增法则


 

爆炸性倍增法则:培养追随者,得到相加的效果;培养领导者,得到倍增的效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诗句、成语、谚语都说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都强调了后继有人的紧要性。组织中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要培养追随者,最重要的是培养领导者。培养追随者的目的是培育他们的管理才干、执行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领导者培育后继者与接班人。培养领导者的目的是培育他们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思维力、创新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升领导者的领导水平与高瞻远瞩、远见卓识的眼光。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培养是成长的电梯。培养领导者,必须向他们讲授领导学,教育...

Read more

文武哲学思辨之二十三:人类是机器


 

托马斯·霍布斯是英国的哲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英国威尔特省一个牧师家庭。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从事德文郡公爵威廉·卡文迪许的家庭教师这一职业,后来又担任威尔斯亲王查理斯的数学教师。他游历欧洲,一直笔耕不辍,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论公民》、《利维坦》、《论政体》、《论社会》。

物理主义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物质,其他包括思维及超自然在内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世界万物都是物质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但物理主义认为思维是不存在,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思维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不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人的肉体是“硬件”,...

Read more

文学天才苏轼传之十二:居高位受到奸人攻讦


 

元祐七年,宋哲宗赵煦亲自到南郊祭祀,兵部尚书苏轼为卤簿使,导驾进入太庙。有赭伞犊车并青盖犊车十余辆争道,这些争道的车辆没有避让皇帝的仪仗。苏轼使御营巡检使去调查原因,原来是皇后孟氏及大长公主的车队。当时,御史中丞李之纯是皇家仪仗使。苏轼对李之纯说:“御史中丞的职责是整肃政纪,不可以不向皇帝上奏此事。”因为违纪的是皇后与大长公主,李之纯怕得罪皇后与大长公主,不敢向宋哲宗上奏此事。苏轼向坐在皇家马车的宋哲宗上奏此事,宋哲宗把苏轼的奏书赶快派人送给太皇太后处理。第二天,朝廷下诏书整肃仪仗队伍,从皇后而下都不许迎接谒见。不久,兵部尚书苏轼改任为礼部尚书,并...

Read more

读《墨子》管理有感:天志上


 

 

 

‘     原文: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何以知之?以其处家者知之。若处家得罪于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恶有处家而得罪于家长而可为也?非独处家者为然,虽处国亦然。处国得罪于国君,犹有邻国所避逃之;然且亲戚、兄弟、所知识,共相儆戒,皆曰:不可不戒矣!不可不慎矣!谁亦有处国得罪于国君而可为也?此有所避逃之者也,相儆戒犹若此其厚,况无所逃避之...

Read more

德鲁克管理思想之二十五


 

摘自于《管理的实践》:要建立共同的公民意识,必须遵守共同的原则,也就是具有相同的目标与信念,但是在实务上所要求的一致性不应超越具体任务对一致性的需求。

 

举例来说,在好几个采取联邦分权制的大公司里,从管理才干中获益最大的应该是整个公司,而且应该根据每位主管的绩效,给予他最大的升迁机会。这都是大家认同的基本原则。但在实现这些原则时,需要有一致的做法。必须有一套方法来搜集管理人员的名字和工作纪录,也必须要求掌握升迁大权的管理者对所有合格的侯选人一视同仁,不能特别青睐自己人。除此之外,至于如何评估候选人,采用什么选拔程序,推荐哪个人升迁,管理者完全有权自行决定。...

Read more

王阳明管理思想借鉴之二十四


 

传习录:

 

“许鲁斋谓儒者以治生为先之说,亦误人。”

 

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

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

 

“喜怒哀乐,本体自然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问“哭则不歌”。

先生曰:“圣人心体自然如此。”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问《律吕...

Read more

文武哲学思辨之二十二: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出身于伦敦新贵族家庭。他自小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任职过英国驻法大使、国会议员、法院书记员、詹姆斯顾问、副检察长、首席检察官、枢密院顾问、掌玺大臣、英格兰大陆官、上议院大法官职务。他授封为维鲁兰男爵,后来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他的代表著作有:《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培根随笔》。培根对哲学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

培根认为科学知识建筑于自身之上,它稳固发展,不断累积,挖掘着新的科学法则,尽可能做出创新;有了...

Read more

从《二十五史》中汲取管理智慧:筑长城焚书


 

 

原文: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丞相李斯曰...

Read more

文学天才苏轼传之十一:受重用后被王安石余党诬陷


 

 

元祐六年正月,北宋朝廷任命龙图阁直学士、杭州知州苏轼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国家部委人事部的部长,正部级官员。二月,朝廷把苏轼改任为翰林院承旨,翰林院承旨是翰林院的“一把手”。苏轼晋升是因为治理杭州有功,且太皇太后赏识的缘故。苏轼从吏部尚书改任翰林院承旨,这是因为他的弟弟苏辙已经从御史中丞晋升为尚书右丞,进行公务员回避,为了避嫌。尚书省设有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右司员外郎等官员。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跟参知政事差不多,相当于副宰相。尚书令虚设其名,北宋朝廷极少委任尚书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