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世锦

刘世锦,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办公厅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6年10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后为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并在职读硕士学位。1989年1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目前兼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改革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等。兼任若干城市、企业的顾问和若干大学的兼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等领域。先后在一些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文章二百余篇,独著、合著、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撰写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曾多次获得全国

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


  一季度的信息出来以后,大家比较乐观的估计,需要讨论的问题经济是基本回升还是开始探底,今天的题目是《短期回升还是触底》。由高速到中速:背后是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转换,是一种平衡转向另一种平衡。高速增长供求是一种状态,中速增长是另外一种状态。由高速的供求平衡转向中速的供求平衡,这个过程是经济回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转型的过程。

  从需求侧看中国经济是否触底

  我们在过去6年的时间经济就是处在这样一个转型的过程中。底在何方?其实就是在寻找中速增长的一个新的平衡点。从需求侧来讲,我们过去三十多年主要是高投资,因为消费基本是比较平稳的,而高投资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占比20%,...

Read more

供给侧改革重点:打通要素流动通道


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对此存在不同的理解和争论。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来是问题导向的。供给侧改革要改什么,要看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面临的要害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之中,背后则是结构、动力、体制政策环境的转换,由此也可以称其为“转型再平衡”,即由高速增长平台上的供求平衡转向中高速平台上的供求平衡。以往长时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相继出现历史需求峰值,出口的高增长也由于国内要素成本和汇率上升而难以为继。在需求增速回落的同时,供给侧相对应的重化工业也开始调整,但调整幅度远不...

Read more

创新和实体经济最大的“对手”是谁?


如果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一个投机性相当强的、能制造泡沫的领域,它就会和实体经济和创新争夺资金。

 

目前的中国经济,最让人担忧的就是转型的过程可能拖的时间太长。最近几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无风险利率过高。

 

前几年支撑无风险利率的领域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比如北京某些地方,据说房价还要涨到很高甚至翻番,这样在融资的时候,即使资金价格高达百分之二十多、三十多,企业都敢拿。

 

而地方融资平台在资金短缺、需要以新换旧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影子银行的资金,以很高的利率去满足这种需求,为什么呢?

 

他们认为...

Read more

中国中长期产业发展应立足“制造业导向”


  中国很可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期。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进入了转换期。对这件事情要有正确的认识。

  第一,这是正常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从国际经验看,如果我们能在人均11000国际元水平上增长速度 “自然回落”,是顺利度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

  第二,这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不同于我们有时说的对增长速度的主动调控,不是说我们想让它高起来就能再高起来的。

  第三,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比如说由10%左右降到6%-7%,从国际范围讲,仍然是不低的速度,如果能将这样的速度保持一二十年,中国...

Read more

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转换期


  最近物价见顶回落,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在放缓。大家都在讨论下一步的走势到底如何?讨论这个走势的时候,我想非常重要的是认清性质,它仅仅是在宏观紧缩政策背景之下,一个短期、周期性的回调呢?还是因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下降而成为一个趋势?

  最近我们对国际工业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进入工业化之后并没有进入高收入阶段。在人均收入达到1.1万国际元(是一种国际公认度较高的购买力平价指标,不是现价美元),都无一例外出现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是在30%~40%之间,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中速增长阶段。

  日本转换周期大体在1973年左右出现,韩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Read more

应对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带来的挑战


  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仅仅是宏观紧缩政策下短期的周期性回落,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综合分析多方面情况,我们的初步结论是,今后几年我国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近一个时期,在物价见顶回落之后,增长速度也在回落。对下一步的经济增长走势怎么看,我认为需要放在中国经济所处增长阶段的大背景下来看。这样就需要提出一个问题: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长放缓,仅仅是宏观紧缩政策下短期的周期性回落,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下降?

  中国已经经历了超过30年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长,还能持续多长时间?最近我们对有关的国际经验作了些研究。二战以后日...

Read more

世界经济双轨增长总量政策以稳为主


  全球经济放缓,属于一次幅度不大的短期调整,世界经济有较大可能性延续“双轨增长”格局。

  目前这种债务模式和结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高增长和房地产业持续繁荣、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增加。由于地方债务与银行系统高度关联,一旦局部发生偿债危机,可能会通过金融系统传导感染,引发系统风险。

  未来可以考虑1至2次非对称性加息操作,缩小存贷利差。

  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态势,下一阶段总量政策应以稳定为主,同时,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因势利导,积极推进相关重要领域的改革,切实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未来可以考虑1-2次非对称性加息操作,缩小存贷利...

Read more

“中国速度”还能保持多久?


  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了30年。国际上连续40年保持7%以上的增长有3个地区: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这些都是比较小的经济体,大的经济体尚无前例。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还能保持多久?一般的估计是10年。未来10年中或许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但是至少有两点比较确定:第一,中国经济将会转入一个中低速增长期;第二,这个转折时间不会太长。

  中国的高速增长如果还能维持10年的话,就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把高速增长时期的潜力挖掘好,使我们的高速增长能够保持时间长一点。二是我们要为进入中低速增长期做好准备,这是更为重要的一点。

  当经济进入中低增长期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在金融...

Read more

寻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平衡


    短期阶段,我国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结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对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将持续。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主要着力点要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来,以此平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之间的关系。

    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在这一阶段,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较大比重的产业结构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对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将持续。人为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压低工业比重,既不合理,空间也不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主要着力点要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改进技...

Read more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低碳经济的?低碳经济有哪些特征?我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为研究制定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国外提出低碳经济的背景与特征

    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