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何亚福

1967年出生于越南,1968年随父母回中国定居。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自主生育倡导者。写过几百篇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发表于《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周刊》、《领导者》、《人力资源》等报刊上。

为什么连计划生育都有人信


前几天,腾讯网做了一个专题问:“为什么连世界末日都有人信?”仿此,我想问:为什么连计划生育都有人信?计划生育理论认为自由生育会导致人口爆炸,人口爆炸会导致人类毁灭。可以说,计划生育理论与“20121221是世界末日”一样荒谬,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中国人相信计划生育理论是正确的?(注:本文所说的计划生育是指强制计划生育)

 

近十年来,我在网上与无数的计划生育支持者进行过辩论,其中有一些人转变了原先的观点;但也有一些人,我知道,他们是不可能转变观点的。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计划生育像世界末日一样,已经变成一种&ldq...

Read more

只有十分之一夫妇生二胎


1212《东方早报》报道:“今年6月,人口计生委抽样调查显示,在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方面,本市(指上海市)户籍80后家庭的平均生育意愿为1.2个孩子。但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环境、工作压力、生育状况等影响,有生育愿望并不代表实际的生育行为。被调查的80后已婚夫妻,这些家庭中约有80%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根据现行生育政策,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虽然也有意愿但是实际生育的并不多。在2011年,有1.2万对夫妇申请办理生育第二胎的手续,但实际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真正怀孕,而在怀孕过程中,家庭可能还会做出选择。今年1-9月份的户籍人口二孩率在8%左右。”

 

...

Read more

一种珍贵的、免费的东西


  不久前,我看到一条微博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没有谁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的阳光付过一分钱?空气,是免费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空气。可从古到今,又有谁为这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买单?”

  仔细想来,“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正因为是免费的,所以许多人并不觉得阳光和空气是珍贵的。如果有人免费送给你一辆轿车,你会很感谢他;但太阳免费送给你那么多阳光,大自然免费送给你那么多空气,你感谢过太阳和大自然吗?显然,即使没有轿车,人们也能活下...

Read more

怎样才能提高生育率


中国生育率近年来持续低迷,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1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总和生育率只有1.04。虽然这些生育率数据不一定很准确,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但中国生育率已处于超低水平,这是人口学界普遍公认的事实。

 

超低生育水平不符合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生育率?我认为,首先需要取消生育限制。多次生育调查结果表明,现在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是1.7~1.85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取消生育限制,生育率最多也只能达到1.7,仍然不足以维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那么,要不要鼓励生育?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生育率其实主要不是由生育...

Read more

什么是人口政策的方向性转折


  11月14日《长江日报》报道:“十八大报告在谈到人口问题时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权威人口专家称,这一表述与五年前的十七大报告相关表述有所不同,预示着面临老龄化威胁的中国人口政策将有方向性转折。”

  这篇报道采访了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李建民认为:“十八大报告没有再提‘稳定低生育水平’,而是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表明中国不再只控制人口数量,而是同时关注人口...

Read more

为什么应该取消准生证


先引用近日的两篇报道:
 
其一,11月7日《法治周末》刊登了一篇题为《“难产”的生育服务证》的报道说:“有人对办理结婚证和生育证过程进行了一个统计:盖章、签字40多个;接触单位10多个;接触工作人员60人;耗费时间两个月;花费人民币800多元。”
 
其二,11月8日《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新婚夫妇为办准生证奔波两地长达三年无果》的报道:“一个准生证3年没办成。”张女士无奈又无助。张女士原籍单县,在烟台工作生活。4年前,她在烟台登记结婚,未及时上报新婚,两地均没有其作为育龄妇女的信息...

Read more

为什么禅定可以减少睡眠


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如果你修止观法门(其中的“止”就是禅定),可以适当减少睡眠时间。例如,如果你以前每天睡8个小时,那么你可以每天修止观法门1个小时,而只睡7个小时。初学止观法门,可逐步增加时间,例如从每天半个小时增加到1个小时,然后逐步增加到2个小时、3个小时……并且可以相应减少睡眠时间。

 

为什么禅定可以减少睡眠时间?现代科学研究已经知道,人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己的脑电波,可用电子扫描仪检测出,经过研究证实大脑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脑电波(以下只是大概的描述,细节内容在科学界还没有完全统一):

δ波,频率...

Read more

人口政策不应折腾民众


《南方周末》近日报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建议:结合中国当前和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应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15年)放开二胎,中期(2020年)实现生育自主目标,远期(从2026年起)鼓励生育。

 

我认为,这份报告的积极意义是提出“生育自主”一词。事实上,我以前也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应尽快实行自主生育。但这份报告把实现生育自主目标的时间定在2020年,显然是太迟了。自主生育是最正常的人口政策,应该立即实行。

 

这份报告认为:“2026年以后,应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Read more

科学与佛学可以相互促进


  很多年以前,我读中学时,有一次上物理课讲到光(以及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感到很困惑: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呢?当时我认为,波与粒子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质,如果光是波,就不应该是粒子;如果光是粒子,就不应该是波。例如,声波是波,不是粒子;一颗砂子是粒子,不是波。但为什么物理学家说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呢?

  “波粒二象性”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多年,直到后来我接触佛学之后,才解决了“波粒二象性”这个困惑。原来,一种物质表现出什么性质,并不仅仅取决于这种物质本身,还取决于观察者(实验者)采用什么方法来做实验。如...

Read more

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最公平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建议,引起了媒体上一场关于人口政策的争论,例如,11月2日《半岛都市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面放开二胎”正当其时》,11月3日中国网发表林海清文章《二胎政策酝酿“胎动”应倾听民意》,11月5日《长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应鼓励二胎政策充分讨论》。
 
我认为,最公平、最合理的人口政策很简单:夫妇自主生育,无论生多少个孩子,都由孩子的父母负责抚养,国家既不奖励,也不处罚。有人担心放开生育会导致中国资源枯竭。但事实上,无论生多少个孩子,都是孩子的父母抚养的,不是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