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何亚福

1967年出生于越南,1968年随父母回中国定居。长期研究人口与生育问题,自主生育倡导者。写过几百篇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发表于《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快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周刊》、《领导者》、《人力资源》等报刊上。

人口政策改革应该当机立断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建议,调整生育政策,到2015年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这一消息在各大网站发布后,引起网民热议,从各大网站的投票中可以看出,支持放开二胎的网民占绝大多数。例如,新浪网发起的投票《你怎么看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建议?》,到11314:00为止,共有288928人参加投票,其中83.2%的投票支持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只有13.3%的投票反对,另有3.5%的投票选择“不好说”。

 

但我没有参加新浪网的投票,原因是这种投票设计很不合理,只有上述三种选项,...

Read more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曾看过这样一条微博:我有一次进入校门时被保安拦住,被问了三个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一般人可能会回答:“我是张三”或“我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回答是可以的,但这并不属于终极答案。因为“张三”只是你的姓名,“教师”只是你的职业。姓名可以改,职业也可以换,所以这些都不是你的本质。那么,你的本质是什么?你可能...

Read more

你不知道你的潜能有多大


以前,我看过一个催眠的人桥表演:首先,一位女观众被催眠师进行催眠:“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慢慢吸气、吐气。现在,你的身体慢慢僵硬,从脚趾头开始,想象自己就是一块钢板,这种僵硬感开始来到了你的前脚掌,慢慢地来到了你的脚后跟……你的身体已非常僵硬,变得更坚硬。好,做得很好,继续僵硬,继续僵硬……”经过大约十分钟的催眠后,这位观众的身体硬如钢板,然后催眠师叫两位助手抬起这位观众,把她放在两张椅子之间躺着,头和脚分别架在两张椅子上,像人桥一样,并且催眠师不断地暗示这位被催眠的观众像钢板一样坚硬,然后两位助手站在这...

Read more

如何修“不净观”克服淫欲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从一位北大女教授出家说起》提到修习“不净观”可以克服淫欲。但我在那篇文章中没有详细说明如何修习“不净观”。最近有一位网友发邮件给我说,他常常被淫欲问题所困扰,常常有性欲的冲动,喜欢点击网上的色情图片,有时意淫与女孩发生关系,有时用手淫来解决性欲问题,他并问我如何修习“不净观”来克服淫欲。
 
我估计,很多人也存在与这位网友类似的问题。淫欲问题确实困扰很多人,而一般人也很难克服淫欲,一些贪官的淫欲就更强了。例如,据报道,江苏省原建设厅长徐其耀竟然有100多位情妇。过度淫欲带来的恶果...

Read more

从一位北大女教授出家说起


几年前,我为了写文章批判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刘大生的“钢铁人口论:超过两胎一律强制堕胎”,我在网上搜索刘大生的文章,无意中搜索到他写的一篇文章《俗法佛法孰管用?----答小能师太》,我才知道,北大法学院教授王小能已于2003年在五台山出家了。看了刘大生的这篇文章,我的感觉是,刘大生不但人口理论荒谬,而且对佛法也有严重的误解。不过,我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当今中国能真正了解佛法的学者并不多。

 

王小能出家,当然不是因为遇到什么灰心失意的事。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她(指王小能)出家前已经评上教授职称,是票据法领域的专家,工作...

Read more

从来没有“误增”的人口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文章《简评毛泽东对中国人口的影响》发在博客上,一位网友发邮件给我说:“毛泽东时代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在五十年代错误地批判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导增中国人口失控,后来实行计划生育是为前人的错误买单。”看到这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观点,我想起了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一个故事:
 
在战国时的魏国,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之后,了解到巫婆、三老和官绅借“河伯娶媳妇”一事骗钱害人,导致当地有女孩子的人家纷纷逃走。于是,西门豹决定将计就计。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来到河边,巫婆、三老、官绅以及许多老百姓也都会集在此。西门...

Read more

第一届诺贝尔人口学奖推荐名单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只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这几个奖项,没有人口学奖。然而,鉴于中国人口专家对人口学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中国计划生育对世界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正如计生委官员所指出的:“正是由于中国的不懈努力,‘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被推迟了四年”),笔者认为诺贝尔奖应增设人口学奖;笔者并郑重推荐以下人口专家作为第一届诺贝尔人口学奖的候选人:

 

推荐候选人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

推荐理由:李小平主张继续实行“一胎...

Read more

简评莫言对计划生育的态度


10月11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著有《红高粱》、《生死疲劳》、《蛙》等小说,其中2009年出版的《蛙》是以计划生育为主题的,小说通过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控诉了计划生育对中国人的残酷戕害。可以说,《蛙》是中国第一部以计划生育为主题的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
 
那么,莫言本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态度如何呢?莫言是如何看待中国人口问题的?2010年5月23日,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播出采访莫言的节目,在节目中,莫言谈到写作《蛙》这部小说的背景以及他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看法。
 
主持...

Read more

简评毛泽东对中国人口的影响


本文不讨论毛泽东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功过,本文只讨论毛泽东对中国人口数量的影响以及功过。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增长迅速,从1950年的5.5亿增长到1976年的9.3亿,但也只是基本相当于同期世界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有人说:“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增长迅速是因为鼓励生育。”事实上,虽然1950-1953年中国实施的一些政策(例如限制堕胎、禁止进口避孕药)在客观上起到鼓励生育的作用;但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所显示的中国人口数量,超出了人们原先的估计,于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开始认为有必要控制人口增长,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71年之前...

Read more

再评叶檀的反智人口理论


从8月14日至9月26日,财经作家叶檀在《金融时报》中文网连续发表了七篇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第一篇题目是《反智的人口增长理论可以休矣(一)》,此后各篇的题目删去“增长”二字,变成《反智的人口理论可以休矣(二至七)》。我在8月16日写过一篇文章《叶檀的人口理论可以休矣》评论她的人口理论。看了9月26日叶檀发表《反智的人口理论可以休矣(七)》(以下简称《七》文)后,我打算继续评论她的反智人口理论。
 
叶檀把反对强制计划生育的理论称为“反智的人口理论”,其实她自己的人口理论才是真正“反智的”,因为她缺乏基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