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陌上

马陌上:剧作家,小说家,独立文化批评人,社会观察记者;资深传媒策划师。曾用笔名老圈。1979年生,工学学士。现居北京。

纪念毛主席


(转自摇滚未遂博客。唯一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他缔造的“政府”变成了“*政*府”,党变成了“*党”,连他本人的名字也变成了“毛*泽东”。毛选中的大多数词语已经变成了敏感词。想想当年,他老人家提着毛笔写战斗檄文,如果还要给“国民党”、“蒋介石”这些字眼中间加“*”号才能发表,他老人家该是多么气急败坏啊。现如今,人们都无比怀念他老人家,正如无比怀念他的敌人蒋公一样。)

 

    毛泽 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

Read more

观剧笔记2则


也说“相互授勋”

——观剧笔记2

/马陌上

 

《戒严》

 

编剧加缪在剧本前言中说,“要构想一个神话,能让1948年的全体观众都理解。”基于这样的创作动机,不言而喻,《戒严》是严肃的、庄重的,它所要涉及的主题一如既往:正义、爱与救赎。

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吗?

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吗?

救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吗?

显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是维持稳定。因此,将这部戏搬到2010年的中国舞台上显然很不恰当,中途不断退场的观众便是明证。能说两句俏皮话的郭德纲才是我们的智者,而不是嘲讽“灾难一结束,他们就...

Read more

人应该住在山上


苏非舒去了终南山。再不回来了。就是几年前在诗会上脱裤子的那个苏非舒。

现在不用脱了,呆在终南山脱个精光也没人围观。

他说人应该住在山上,这话我同意。多牛逼啊,去脚下的西安不叫进城,叫下山。

 

周云蓬则说人应该住在树上。

 

对人应该住在哪里这个问题,我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如果可能,我觉得还是住在坟墓里比较舒坦。死亡如无梦之夜,睡足之后再去投胎。不过还是那句老话,中国有风险,投胎须谨慎。

Read more

祖咒如花


祖咒如花

/马陌上

 

2010年,日见颓势的出版业有两个小惊喜,靠声腔走红的两个老男人,从“绿豆包治百病”、“跌落山崖必进后宫、排着队等待与帝王上床”这样的类型书中,为不可被归类的“其他”书赢得了一点尊严。这两个老男人,一个叫老罗,一个叫祖咒。老罗的书叫《我的奋斗》,封皮是黑的;祖咒的书叫《忧伤的老板》,封皮是花的。老罗自称傻逼老愤青,祖咒自称丝绒之子,前者明骚,后者闷骚,一个“骚”字,道尽了生于70年代早期那拨人的特征。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老罗的书,更喜欢祖咒唱歌。祖咒的这本《忧伤的老板》,更像是胡乱拼凑起来的一本浮生自传:几乎每隔一页都有一张祖咒...

Read more

这一次不同以往




这一次,我必须有所不为;

这一次,我必须将自己置于死地;

这一次,我必须加速给理想一个结论;

这一次,我必须亲自证明,不作恶,在中国,亦可活;

这一次,也是战前的最后一次,不同以往。兄弟们,在这个静悄悄的时代,像周扒皮一样学公鸡打鸣也是革命的题中之义。

Read more

灯都灭了(转)


黄纪苏:灯都灭了

去南方出差,晚上无聊打开电视,忘了是浙江还是江苏台,正在播一个男女相亲节目。我一般不大看电视,但只要看到这类节目一般都会看完。要了解世道人心的变化,最便捷最实惠的莫过看男的都想娶谁,尤其是女的都爱跟谁了。这类节目不一定可靠,但起码比社论党章可靠。直到2007年党章的头一句话都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实即便是毛时代,女的找男的,工人也不是首选,更别说农民了。不过毛时代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比今天还是高不少。50年代末60年代初之所以出现大饥荒而未出现大动乱,相对平等的社会关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吧。

音乐一惊一乍之间“幸福门”开启,跑进来一位三四十岁的农民工。面对...

Read more

中国故事(2):“和谐”了那老不死的


广西疑犯因工程纠纷开挖掘机碾死老人(图)

广西疑犯因工程纠纷开挖掘机碾死老人(图)

广西疑犯因工程纠纷开挖掘机碾死老人(图)

广西疑犯因工程纠纷开挖掘机碾死老人(图)

教育掏走仅剩的铜板,医疗榨干最后的鲜血,地产商让你三代为奴,上路吧,老儿,吃了这口地沟油,喝完这杯三聚氰胺,让现代化之路上的隆隆铲车送你最后一程,安息吧,老儿,你的子子孙孙将重复你的命运,没有他们的尸骨做肥料,和谐社会怎能绿树成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