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1011-1077),字尧夫。他的祖先是范阳(今河北涿县)人,他的父亲邵古迁居衡漳,又迁居共城。邵雍三十岁时,游历河南,把他的父亲葬在伊水岸边,于是成为河南府人。
邵雍年少的时候,自觉有雄奇之才能,想树立功名。对于书籍没有不读的,开始做学问,就很刻苦努力,寒冷时不生炉子,酷暑时不用扇子,晚上不上床就席睡觉,有好几年的时间。而后感叹说:“过去的人崇尚友人像古人一样,而我自己却独独没有到各处走师访友。”于是越过黄河、汾水,跋涉于淮水、汉江一带,周游齐、鲁、宋、郑这些古国的原有辖区,很久以后,幡然归来,说:“...
作者文章归档:赵向阳

赵向阳评点易学人物48:张 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世为大姓。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张衡少年时会做文章,曾在三辅游学,因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爱与俗人相交。和帝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公府几次征召不就。
当时,国家太平已久,自王侯以下,没有不奢侈过度的。张衡于是学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用以讽谏。殚精竭思十年才作成。大将军邓骘赞赏他的才华,多次征召,他不应。
张衡长于机械,特别用心于天文、阴阳、历...
赵向阳评点易学人物47:韩显符
韩显符,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从小学习雷公、太乙、六壬三式,善于观察天象,被补为司天监生,升为灵台郎,连续升官为司天冬官正。韩显符专门研究浑天之学,淳化(990-994)初,上表请求造铜浑仪、候仪。皇上下诏拔给钱、物,让韩显符设计,选工匠铸造。至道元年(995)浑仪造成,在司天监建台安放它,皇上赐给韩显符杂采五十匹。
韩显符又上浑仪《法要》十卷,《法要》序云:
伏羲氏设立浑仪,用它测北极的高下,量日影的短长,确定南北东西的方向,观察星宿间的远近。尧帝即位,羲氏、和氏设立浑仪...
赵向阳评点易学人物45:袁 充
袁充,字德符,祖先是陈郡阳夏人。后来寓居于丹阳。祖父袁昂、父袁君正,都曾任梁朝侍中。
袁充自幼机警敏悟,十多岁时,父亲的同事来家,这时已是初冬,袁充还穿着粗布衣衫。客人戏耍袁充说:“袁郎子,絺希兮綌兮,凄其以风。”袁充应声而答道:“唯絺与綌,服之无斁."因此而大受赞赏。仕于陈朝,十七岁时作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晋安王文学、吏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赵:少小聪明,以后又顺风顺水,以为做官之道即是奉迎!学者型的混混更能误国!)
陈国被消灭后,归于隋朝,历任蒙、二州司马。袁充...
赵向阳评点易学人物45:一行和尚
一行和尚(683?-727),姓张,俗名叫遂,魏州吕梁县(今河北)人,是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的孙子。父亲名擅,曾任武功县令。一行年轻时聪慧机敏,博览群书,特别精通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的学问。
当时有个名叫尹崇的道士,是位学识渊博的前辈,藏有许多古典书籍。一行去找尹崇,借来扬雄的《太玄经》,带回家阅读。过了几天,再到尹崇那里,归还《太玄经》。尹崇说:“这本书涵义很深,我探讨了多年,还没能弄明白,你再研读看看,怎么这样快地还给我?”一行说:“我己弄清它的涵义了。”说完拿出他撰写的《太衍玄图》和《义决》一卷给尹崇看。...
赵向阳评点易学人物44:李淳风
李淳凤(602-670)岐州雍县人。(今陕西凤翔)他的父亲李播,在隋朝作官任高唐县尉,后弃官为道士,号黄冠子,以写作明志。李淳风小时候聪明清秀,通晓群书,擅长推算天文历法之学。贞观初年,与傅仁均在历法上有争论,(赵:李淳风学术生涯由此而始,此时仅20多岁.)议者多附和淳风,因而以将仕郎职务在太史局工作。李淳风制作浑天仪,评论前代天文历法方面的得失,《著法象书》七篇上呈现皇帝。升为承务郎,又升任太常博士,改任太史丞,与诸位儒学家一起著书,升为太史令。
太宗得到一个机密谶文,预言:“唐代中道衰弱,有武氏女子代唐为王。...
赵向阳评点易学人物43:严善思
严善思,名巽,同州朝邑人,以表字闻名于世。他的父亲严延,与河东裴玄证、陇西李真、蔡静等人都通儒术,通晓图谶。善思继承了严延的学术。褚遂良、上宫仪等惊异其才能。高宗封泰山,善思参加幽薮科考试得中,派任襄阳尉。因上人去世,住在墓边,就此隐居十年。武后时升为监察御史,兼右拾遗内供奉,多次谈天下大事。
当时正遇酷吏构陷大案,派善思为详审使,平冤救活了八百多人,使千多家免受牵连。长寿年间,考察囚司刑寺,将不称职者罢黜了上百人。来俊臣等人忌恨他,诬他犯罪。被流放到交趾,五年后回来,这时李淳风已死,各占候者的占卜...
黄道十二宫的飘移!
黄道十二官图
如果我们在黄昏时分注视太阳瑰丽的西沉,就能看到在太阳附近有个美丽的星座在熠熠闪亮,大约一个月以后,这个星座就会沉入昏暗的地平线,而由东边的另一个美丽星座代替,这说明太阳自西向东运动了。古人把太阳在天空中由西向东运动的路线,习惯用黄色表示,由此称之黄道。
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天文官员(太史)用黄道铜仪测得二十八宿黄道躔度值,成为东汉四分历的组成部分。公元六世纪北齐时期,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分法随着印度佛经传入了中原。三千年前,巴比伦的伽勒底人认为太阳在黄道带上(上下各宽8°)每天...
解读两幅远古的神秘数图!
一、缘 起
在中国洛阳市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两幅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以白圈、黑点组成的数图。一幅称之“河图”,另一幅称之“洛书”。这究竟是什么?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它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么出现的?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答案!只是关于它们的真伪问题,在北宋时由欧阳修(1007—1072)发难,曾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这场争论持续了九百年,一直到1977年才算解决!现代人顾颉刚也加入这场争论,发表《三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一文,彻底否定了河图、洛书,试图以此来结束这场争论。
&...
赵向阳评点易学人物42:袁 忠 彻
袁忠彻,字静思,是袁珙之子。自幼承传其父相面之术。随父亲进见燕王朱棣,王宴请北平诸文武,令忠彻给他们相面。忠彻说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官小,行步如蛇;都指挥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都督耿献,颧骨插鬓,色如飞火;佥都御史景清,身短声音洪亮。这些人将来都会依法判处死刑。燕王大喜,(赵:何喜之有呢?原来是打算起兵,一将功成万骨枯!)起兵的念头更加坚决。燕王其后是为成祖,召忠彻为鸿胪寺序班,赏赐甚厚。
忠彻调任尚宝寺丞,其后改中书舍人,扈驾北巡。京都由太子仁宗代理朝政。帝回京后,听信对仁宗的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