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易秀峰

《国际一流特许品牌?——化妆品业整店输出的明天》-《中国化妆品》杂志08年12月刊首发
从两点来说,特许经营在中国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数据:国际特许经营协会主席劳伦斯•多克•科恩作出预测:“到2010年,特许经营将占中国零售总额的30%。” 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零售额至2010年,将每年增长11%以上,可达到人民币10万亿元。那么,综合科恩与商务部的数据,2010年,中国特许经营零售总额将达到3万亿元,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兴奋的数据。
2、优势:整店输出拥有“成功率、品牌、竞争”以及“开店简单、快速复制”方面的优势,所以能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
《再谈柔婷》
笔者在2003年5月份写的一篇有关“柔婷”的文章经《医学美学美容》刊载并于03年10月份被中国美容化妆品网转载后,截至2005年12月20日止,短短两年时间,该文被阅读次数达7万多次,评论者达5000多人次,从而使该文始终高居该网站同类文章热点排行之首。时至今日,读者对该文的点击(已达12万余人次)与关注始终呈热点趋势(可惜的是,评论已被该网站封闭)。
笔者初略分析了一下,对该文(实际上可以说是对柔婷)的关注者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人是柔婷的从业者,第二部分的人是柔婷的顾客,第三部分的人是柔婷的竞争对手,第四部分的人为行业内外的浏览者。
虽然攻击谩骂者有...
《直销中国之“三国演义”——雅芳、如新、安利之发展比较》
2006年,直销立法已毕,直销经营牌照正在陆续发放,似乎所有的直销企业都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前行了。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直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更显得扑朔迷离。
所以,我们不妨将三个中国直销市场的典型企业做一些比较,它们是:雅芳、如新与安利。
雅芳是公认的转型最为彻底的直销企业,也是最配合中国政府与得到支持的直销企业,因而取得了第一张直销牌照。但显然,雅芳在中国的操作并非如鱼得水,行业的负面关注,其他竞争对手的诟病,渠道内部的冲突,都让雅芳坐卧不安。
如新是中国直销的后起之秀,虽然早在1993年就开始接触与调研中国市场,但真正启动是在2003年,并在当年就创造了3...
《洞察与创新——化妆品业整店输出案例分析》——《中国化妆品》杂志08年11月刊首发
《单店赢利困局——考验特许总部的西西弗斯难题》——《中国化妆品》杂志08年10月刊首发
在《整店输出——输出的不只是概念》一文中,我们谈到整店输出遭遇的发展困境,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众多特许总部无法解决单店赢利问题,并最终导致特许总部深陷困局。就象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倾尽全力将巨石推上山顶,却一次次眼看着山顶的巨石滚下山去,西西弗斯不得不永远地重复这个毫无意义的工作。特许总部也在努力想办法解决单店赢利困局,却如西西弗斯般永远无望地劳动!
《布局、节奏及文化--连锁企业扩张的艺术》
精心布局
连锁扩张亦如行军打仗,如何选点,如何驻军,如何指挥,都需要企业以战略的眼光和全局性的思维来对待。所谓“谋定而后动”,连锁企业当规划恰当、思虑周全,以保障布局合理、平衡发展、扩张成功!
有的放矢--选择目标市场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市场非常广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潜在顾客,但是我们能把自己的产品卖给每一个人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每...
《化妆品业整店输出的类型与分析》——《中国化妆品》杂志08年9月刊首发
前文谈过“整店输出”在化妆品行业的兴起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整店输出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将对化妆品行业中“整店输出”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
一、日化线与专业线的“整店输出”:
虽然同为化妆品行业,但由于零售终端与消费者的差异,而出现两个不同的领域,即专业线与日化线。从行业细分的角度来说,“整店输出”在化妆品行业的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专业线“整店输出”与日化线“整店输出”。前者以自然美、佐登尼丝为代表,而后者以雅芳...
《整店输出——输出的不只是概念》——《中国化妆品》杂志08年9月刊首发
整店输出,是特许连锁的一个“俗称”,是指包括从开店投资、选址、装修、开业到品牌、产品、促销、服务以及管理、经营、财务、物流等涉及到“店”的各个环节均由特许总部实行统一指导、安排与服务的一种开店模式,也就是将由总店开始的一套统一模式完整地复制到各个市场。
由于其具有的多个“统一”的特点,诸如统一形象、统一品牌产品、统一服务模式、统一价格体系等,能够保障投资者在不具备相应行业经验的前提下迅速进入“竞争状态”,在总部的帮助下完善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获得长期与稳定的投资收益,降低投资...
小小配赠品,活跃日化大舞台
买A赠B、买二赠一,这是日化线企业品牌产品运作的惯用手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以“B”或“一”来带动“A”或“二”的销售,从而实现“A”或“二”的营销目标。也许企业会在促销时重视“B”或“一”的选择,讲究新奇、节约的原则,但很多企业并不能如促销方案中所说的去重视“B”或“一”,或者说企业根本就不能意识到“B”或“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