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长安

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
另在《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新京报》、《科学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性文章300多篇,兼任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和特约研究员。

债务危机为何紧紧缠上发达国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拉美一些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对资金有巨大需求,在内资不足的情况下,一些拉美国家开始大肆举债,企图借用外资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到1986年底更是突破了1万亿美元。负债最严重的包括拉丁美洲地区诸国,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

  1982年8月,墨西哥因外汇储备已下降至危险线以下,无法偿还到期的公共外债本息,不得不宣布无限期关闭全部汇兑市场,暂停偿付外债,并把国内金融机构中的外汇存款一律转...

Read more

如何应对高通胀与美债危机的双重压力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CPI达到6.5%,创37个月新高。步步攀升的通胀压力,又正好交织着愈演愈烈的美债危机。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政策选择,是应对高通胀与美债危机双重压力的前提条件。

  在美债危机爆发之前,按照惯常的思路,面对新高不断的物价指数,中国央行必然会断然采取加息或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做法,以遏制通胀势头的进一步抬头。事实上,自去年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五次加息、十二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通过多种组合政策的叠加,实际回笼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了4万亿。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打压下,物价指数却出现了一边调控一边继续上涨的怪象...

Read more

“三座大山”使股市年内恐难翻身


  股市号称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号灯”。近期以来,股市的表现令人失望。今年沪市以2825点开盘,到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收盘在2701点,共下跌了124点,跌幅近5%。令人担忧的是,在今年剩下的5个月内,股市仍看不到系统性的上涨机会。

  随着行情的发展,绝大多数机构纷纷修正了年初对股市较为乐观的预测。目前市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股指将在2600点至3100点的箱体里运行。以目前的点位看,也就意味着股市的上下空间大约在10%左右。按中国股市的波动特点,这样的波动区间显然显得比较沉闷,几乎可以用&ldquo...

Read more

西部究竟该靠什么赶上东部


  

  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西部地区的GDP增长速度正在超越东部地区。但从一些关键指标看,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并没有出现逆转,有些甚至仍在继续扩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除京、沪外,29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9.6%的水平,其中西部省份经济大都出现快速发展,多个省份经济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

  比如西藏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6.5%,与重庆并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天津。

  而贵州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5.3%,位居全国第四,为该地区2001年以来最快增速。

  其他如新疆、...

Read more

警惕第三产业发展陷入停滞


  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的战略性要求。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尽管各种产业振兴和鼓励性政策层出不穷,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出现了相对滞后甚至倒退的势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仅仅成了红头文件的一个口号而已。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这个增长速度不仅低于第二产业11%的增速,甚至低于GDP9.6%的增速。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慢于第二产业和GDP增速的情况并非一日。从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年至2010年的33年间,第二产业有17年即...

Read more

过度重型化造成“新短缺”


  近些年来,用工荒、电荒、钱荒、水荒、地荒等现象层出不穷。有人不禁惊呼:“新短缺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了。造成这些中国经济“荒”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失衡和比较优势模式的扭曲,是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短缺经济”既表现为生产资料的缺乏,也表现在生活资料的缺乏,是一种典型的“双短缺”时期。相较而言,目前的“新短缺经济”主要短缺的是生产资料或生产要素。

  对“新短缺经济”的解释有多种多样,但究其...

Read more

中国经济究竟“荒”什么


  如果盘点近段时间媒体上出现最多的一个字,那么“荒”字可以当之无愧地上榜。比如劳动力市场有“用工荒”,资本市场有“钱荒”,建房要面对“地荒”,用水用电用油则有“水荒”“电荒”“油荒”……在这一系列“荒”的背后,中国的经济究竟出了什么漏洞,这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按照字典的解释,“荒”即意味着短缺。短缺曾是计划经济体制最重要的特征...

Read more

中国公司股票在美遭弃凸显诚信危机


  就在国内股市“跌跌不休”之际,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麻烦继续不断。5月份以来,与前期火爆的行情截然相反,中国概念股开始出现了整体步入下跌通道的走势。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由于走势不佳,华尔街的投资商们纷纷抛售手中的中资股票,更有一些公司将涉及中国业务的部门关闭。从华尔街的“宠儿”变成“弃儿”,凸显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

  今年以来,中国公司再次掀起了一股登陆美国华尔街的热潮。继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等一批中国互联网概念股密集赴美上市后,近期又传出凡客诚品、京东商城等意欲赴美上市的消息。然而,与中国公司上...

Read more

应对工资上涨 企业应“顺势而为”


  近些年来,我国职工的工资水平不断地提高。在工资上涨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难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少数甚至被迫破产倒闭。有些企业则采取对抗性的措施,结果激化了劳资矛盾。其实,面对工资上涨的大趋势,企业应“顺势而为”,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这才是保持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长期以来,数量众多而又廉价的劳动力一直被当做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存在着工资增长落后的情况。先看国有企业,根据统计,全国国有企业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化工、电力、有色、交通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倍...

Read more

加息并非当前宏观政策的最优选择


  自去年一月央行在金融危机后首次提高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以来,央行已经连续九次采取这个货币数量工具,来遏制货币超发的问题。相比之下,在这段时期里使用加息这个货币价格工具只有两次,可见央行对提准的偏好要明显高于加息。这使得一部分市场人士颇为不满,认为管理层决心不大,采取紧缩性措施力度不够,主张只有多次加息才能遏制目前流动性泛滥引发的各种问题。

  事实果真如这部分人士所认为的那样吗?或者说,只有频繁动用价格工具才能起到抑制通胀的效果吗?应该说,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并未说出全部的真理。

  作为货币政策的两种重要工具,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和加息既有共同点,也有诸多的区别。一般来说,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