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长安

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
另在《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新京报》、《科学时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评论性文章300多篇,兼任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和特约研究员。

兔年股市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兔年已经降临神州大地。在兔年里,股民们对股市又有了许多新的期待。当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通过炒股能实现赢利。那么,兔年有哪些可以确定的信息,又有哪些不确定性的因素,这些因素又将如何互相作用影响股市的走向呢?

  应该说,在刚刚过去的虎年中,中国股市很不给力,虎头蛇尾的走势让股民们的钱袋子缩水不少。虽然在临近兔年收出了五根阳线,但最终还是在2800点关前止步。这种走势一度使中国股市成为世界上表现最差的股市。

  股市的波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兔年股市的走势做出预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在对已经发生的过去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将来可以基本确定的事情的研究,同时...

Read more

劳动者工资增长最优路径在哪里


  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让城乡居民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决策层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但对于如何提高工资,如何找到最优的实现工资增长路径,则是见仁见智。事实上,设计好工资增长的最优路径,保证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还能有力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快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显然是一件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事情。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劳动者的收入增长水平与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相比,还是低许多。
...

Read more

发展方式与工资增长机制有交互影响


  当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整个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工资增长机制的确立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从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历史来看,我国的工资增长机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大转变,而工资增长机制的转变往往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逻辑上来说,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了工资增长机制,而工资增长机制的调整又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必需紧紧围绕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进行,努力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的双重目的。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工资增长机制变革

  建国初期,我国逐步确立了传统的集中计划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