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既要钱,又要权,而且还要所谓的“感觉”。在老板眼里,经理人是够“贪婪”的(见《财富》中文版去年11月上半月刊笔者的专栏文章)。然而,作为相互“博弈”的另一方,老板要的又是什么呢?就贪婪程度而言,老板是否比经理人好一些?
我与无数的老板打过交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是很“清纯”的。一个典型的本土民企老板会在公众场合大声宣称:“我要的很简单:业绩。”实际上,他还有后半句呢!恕我在这儿帮他一吐为快:“拿不出业绩,...
作者文章归档:张伟俊

不愿过劳死,厘清怎么活
请记住,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加快它的速度(圣雄甘地),还有更多。
“空降兵”必须先学会生存
从外企“空降”职业经理人曾被为是解决国内企业管理问题的一个良方。但当第一个“空降兵”李汉生从方正黯然出局,人们又简单地用“水土不服”来试图归纳这一类人的宿命。所以空降最好是整个管理团队的空降。
空降团队更利于改革的开展
空降兵的平均存活率不足一年,而我们在国企中活得还不错。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空降到国企的是一个管理团队。因为管理理念的不同,如果单兵入主,很多措施很难真正推行。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人的高昂薪水,比如上海人才开给其他空降兵的薪水都是外企的市场价。这一要看老板...
“人才难留”何以成为“永恒话题”
杨刚(化名)又跟我念起了他那本“难念的经”。三天前,他好不容易从外企挖来的一位副总又向他提交了辞呈。言谈举止间,能感觉出杨董事长真心希望公司里的高管人才能“留”,可结果,他们却总是“流”。过去三年,他的高管队伍已经换了差不多整整两茬儿。杨老板为此怨天尤人,愁容满面。我盘算了一下,在我的服务对象中,80%左右的人都经历过或正面临着留人的挑战。
记得1996、1997年,我为之服务的那家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经常把我从旧金山、纽约派到深圳、上海来干活。如何留住关键人才,当时就是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15年过去了,这...
为冷冲突加温
企业的CEO在面对组织内部各种冲突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或策略?有没有所谓“中国式管理”的路数来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冲突?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会议室内,又一次陷入僵局,两位副总各执己见的发言把气氛搞得异常紧张。
“老陆,你觉得我的建议怎么样?”气呼呼的副总Jim不再搭理与他意见相左的雷副总,转向一直沉默的陆总。
陆总缓缓地说:“你们俩说得似乎都有道理,还是再考虑考虑吧,今天就先这样了……”
话音未落,Jim腾地站起来,摔门而去。
...
老板骄横,高管何罪?
下属与老板因沟通问题而导致的麻烦,足以导致一个企业的成长受阻或逐渐衰败。
前不久,一位珠三角某地的老板“慕名而来”,盛情邀请我为他做教练。我告诉他,我得先到他的公司去“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两人“促膝长谈”,然后才能决定是否为他提供教练服务。于是,几天前,我应邀列席了他的公司年会。在认真听完了老板的长篇讲话之后,我找高管们一一谈话。“你如何评价老板的演讲?”他们的回答不外乎“不错啊”、“还好啦”、“挺受启发的&rdquo...
给自己的影响力打个分
总裁的英文是 CEO,其中的“E”不仅仅是执行(Executive),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寓意,那就是教育(Education)。总裁是一个企业的首席教育官,如何发挥好“教”的功能,颇有讲究。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刘总是位很有耐心的老板。每次和高管们开会,他都如长者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授一些他认为重要的策略和技巧。我曾经问他,为什么每次会上要讲那么多话。他的理由是,公司的高管管理经验少,很多东西要由他来教。所以,公司的每一项决策,他不仅要让高管们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执行到位。然而,刘总的良苦用心收效甚微。许多项目...
董事长眼里的“事”和“人”
毋庸赘言,一把手对公司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负有至关重要的责任。但是,人才培养不应是董事长“一个人的战斗”,企业更需要在这方面做到有计划、有体系。对我的这一观点,上期文章中的主人公顾晓波董事长表示赞同,并愿意付诸实践。以下是我与他在这方面分享的部分内容。
标准是基石
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领导或管理人才?这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近年来,优秀企业往往通过建立企业“胜任力素质模型”或“领导力资质模型”的办法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帮助包括联合利华(伦敦)、西门...
老板太亲和,公司会衰落
曲建国董事长是18年前因为在山村里生活不下去才“被创业”的。当时,他带着一帮村民进入城市,只是想混口饭吃。阴差阳错,不知怎么就做了个企业,并把企业做大了。他常说,自己原来做梦也没想过会做一个数十亿公司的董事长,但既然不经意地做了,就一定要经意地做好。老曲不含糊,最近这五年里花了好几十万,上了两个一流商学院的EMBA。尽管主观上他只是想更多地交结一些生意上的朋友,但客观上还是长了知识,开了眼界,转而促进公司上了档次。现在颇让他头疼的,是那些原来跟他一起出来创业的弟兄们。他们的经营理念和做事方式显然是“赶不上趟”了。但是,这些身居要职的老臣...
中国老板的“斤两”
大多没有“自知之明”
记者:作为领导力教练,您看到的“老板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张伟俊:每次有老板和我谈他遇到的问题,不是说市场不好做,就是说高管留不住。所以现在的EMBA、总裁班主要是做两个工作:一是帮助老板征服市场;二是帮助老板管好下属。但实际上,问题往往不是老板的管理技能不够,经营能力不足,而是他没有认识自己。最核心的是两个问题:Who are you?What do you really want?他们往往一开始就不是太清楚。一不小心成功了,就更盲目。所以,“老板问题”的核心是要重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