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11月底,今年以来沪深股市没有一例重组上市的成功案例。相对于曾经的火爆场景,这一现象的出现,显然是非常罕见的。今年以来上市公司重组上市出现“清零”,毫无疑问是壳资源价值贬值的见证。
作者文章归档:曹中铭

定增逐步市场化,有利于上市公司优胜劣汰
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今年前11个月沪深股市累计有137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增。其中,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或由于批文到期失效,或是批文有效期即将届满而终止。在这一切的背后,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定增正逐步实现市场化。个人以为,这将有助于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也将有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投资者保护再出新规,能否做到两个全覆盖是关键
日前,高层公布《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下称《办法》)。中国证监会随后就《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规定》(下称《规定》)开始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办法》与《规定》的出台,说明投资者保护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能否做到两个“全覆盖”(即利益受损投资者实现全覆盖、投资者损失金额实现全覆盖)则是关键。
追偿实控人与高管赔款,大智慧案有望成样板案例
日前,沪市挂牌公司大智慧发布公告称,该上市公司向实控人张长虹等五人提起诉讼,要求其对3.25亿元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承担连带责任,该案已收到上海金融法院的《受理通知书》。这也意味着,全国首单投保机构股东代位诉讼案也有了结果,大智慧案也有望成为样板案例。
北交所首家企业过会,错位发展重在特色立市
11月26日,北交所上市委举行开市后的第一次审议会议,威博液压顺利过会。威博液压也成为北交所开市后第一家过会企业。如果后续进展顺利并且其注册能获证监会同意,威博液压将有望成为北交所第83家挂牌公司。个人以为,北交所首家企业成功过会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北交所而言,在与其他层次的市场错位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以特色立市。
近800家公司发布计划,股权激励别变成股权福利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股权激励计划。如11月22日,就有包括兔宝宝、奥普特、福莱新材、中国中铁、嘉益股份等多家在内的上市公司宣布拟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而截至目前,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就已发布796份股权激励计划。与去年同期的400份相比,几近翻倍。如此众多的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是非常少见的。个人以为,要谨防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变成了股权福利。
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对上市公司独董提出新要求
近期,上市公司独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群体。如自11月12日开始,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独董辞职公告,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个人原因”,这是非常罕见的。另外,因独董辞职,有上市公司董事长直接开怼。这一切现象的发生,个人以为与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一审宣判有关。
康美药业案一审宣判,投资者维权迎来新格局
日前,广州中院对我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中证投服中心代表原告方胜诉。根据判决,广州中院责令康美药业因年报等虚假陈述侵权赔偿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及5名直接责任人员、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全部连带赔偿责任,13名相关责任人员按过错程度承担部分连带赔偿责任。该案的宣判,也意味着股市投资者维权迎来全新的格局。
出现大面积破净,银行股投资价值几何?
据统计,截至11月10日收盘,沪深股市41家上市银行中,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值的高达36家,占比高达87.8%。近九成银行上市公司跌破每股净资产值,也凸显出银行股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的程度。基于此,银行股还有投资价值吗?
独董上演辞职潮,花瓶独董或将成为历史
11月19日,包括金花股份、科新发展、优博讯、宇信科技等上市公司纷纷发布独董辞职公告。而从11月12日至19日,短短的8天时间内,沪深股市就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的独董选择辞职,这在独董制度建立以来是非常罕见的。上市公司独董上演辞职潮,显然与11月12日广州中院对全国首例证券集体诉讼案(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作出一审判决有关。个人以为,这或许意味着,花瓶独董将可能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