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月晓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中国资产泡沫的三种前景


  胡月晓:股市低迷、地产繁荣,使得中国资产泡沫主要体现为地产泡沫,决定着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鉴于楼市调控措施放松后引起的房价暴涨和交易“火爆”局面,2016年4月后中国政府再度收紧楼市政策,力图浇灭楼市“虚火”。然而,政策的收紧无改各地“地王”竟出的现象!笔者认为,房地产与生俱来的金融抵押品特性,使得该行业对经济运行前景,尤其是经济周期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股市低迷、地产繁荣的格局,使得中国资产泡沫主要体现为地产泡沫,泡沫前景如何决定着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以及是否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Read more

中国供给侧改革并非供给主义


 

  虽然“供给侧改革”这个字眼早已为大众所熟悉,2016年中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着墨不少。从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长视野观察,中国宏观调控经过了“释放需求”和“激发需求”两个阶段,现阶段显然是强调供需匹配的结构调整阶段。本届政府上台以来,“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更是被明确为“创新调控方式”,“供给侧改革”被中国政府赋予了未来改革方向指引的地位。不过,尽管在解释和宣传方面做了...

Read more

供给侧改革需要重回实业


  中国宏观调控由需求转向供给

  2015年改革内涵的最大变化,是加上了“供给侧”的前置定语,显然这意味着未来改革重点要放在供给端上。再加上这几年一直强调的“结构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成了本年度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发布的公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五大政策”的支柱,是为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直接目的是扩大有效供给。近几年来,中国国内需求持续疲软,但同时对国外商品存在着巨大需求,矛盾的需求疲软和需求“...

Read more

“十三五”的新思路和旧思想


  近期,中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对比市场期待,有何亮点与不同?

  由量到质的转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官方做出的,指引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规划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政府有着实质性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造成的诸多困境和发展不良副产物,如环境问题、资源过度消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追求达到规划各项目标的结果。对比以往的“五年发展规划”,笔者认为, “十三五规划”的最大变化在于——首次不再设...

Read more

“外资做空”论并无事实依据


  屈指一算,中国股市已经跨过了26个年头。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换言之,股市从出生到现在,其“人生”面貌足以发生质的改变,但它似乎却始终摆脱不了“政策市”的名声。

  “政策市”惯性思维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参与各方对投资行为失败的结果,不自内省,不好好检讨自身的投资逻辑、操作纪律等,而是寻找外部原因,一味寻找替罪羊为自己开脱。正如近两周A股快速暴跌,外资做空中国的声音再次响彻股市。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的界定,是发自内心的。从现象上看,表现为政府行为对市场运行...

Read more

股市繁荣难当“稳增长”重任


  经过前期持续大幅上涨后,本周中国股市迎来“预期”中的调整,截至本周四收盘,上证综指下跌7.37%,这无疑给“疯牛”行情泼了一盆冷水。以股市促增长,在当前全社会干实业氛围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异化为创造概念、制造“泡沫”的投机行为。希冀以股市的自反馈机制来促进经济增长,实则是一项危险的游戏。

  转型和创新需要股市扩容

  按照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份额差异,各国的金融体系通常被区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前者中,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通常是该经济体融资的主要方式,如中国、日本、德国;...

Read more

A股“资金市”恐难以为继


   中国股市不改“政策市”本性。上周末监管部门的行为以及周一市场的反应再度印证了这点。4月17日晚,中国证监会提示风险和监管状况的通报,吓得市场陈陈寒颤;市场看空声音反过来又“吓得”证监会于19日发布了提振市场信心的“补丁”解释。同时,市场将19日晚央行的降准公告,理解为是为了“冲销”证监会影响。

  但政策扰动不会改变市场运行自有趋势。资金“脱实向虚”是造成眼下中国股市、经济背离的根本原因。在资金推力减弱之际,股市巨幅震荡不可避免;本次中国央行降准主要为&ld...

Read more

中国地方债券置换效用有限


   日前中国政府发布了债券置换计划,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利率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券,金额为1万亿元。市场普遍认为,此举将对现有政府债务承担形式的融资平台贷款和城投债形成利好,银行资产质量和城投债质量将因此改善。对此,笔者则认为,现有债务既已纳入政府债务,债务工具形式变换并不会改变债项性质(信用级别);债券置换的更大意义在于宏观层面上的影响——债券置换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延续了地方政府债务,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杠杆承受力。

  中国经济未来重心在于债务处理

  一个普遍流行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新常态&rd...

Read more

中国15年:从“入世”到创建亚投行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脱钩论”一度甚嚣,不过这种逆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言论,终究昙花一现。想在繁荣时期享受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危机时则“脱钩”而独善其身,本身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从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到影响甚至重塑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则是任何一个大国经济体在经济扩张中,必然要表现出来的行为。

 

中国从1986710日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开始,到20011110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历时15年时间。其间,国人的期待如潮水般数次涨落起伏,申请过程中的坎坷非经过不知难。“入世&rdq...

Read more

人民币贬值预期难持续


   人民币近期走低再度引发关注,未来人民币走势如何?相对于海外市场,中国国内市场上直到2014年3月才进入人民币贬值预期:2014年3月,人民币即期汇率一改过去2年多持续位于中间价下方运行的态势,首度穿越中间价,转为在中间价上方运行。自此,海内外对人民币币值前景同转为贬值预期。虽然受政策导向影响,国内对人民币贬值前景预期仍有反复,但趋势也已形成。

  海外“人民币低估”早成过去时

  从海外市场而言,NDF(无本金交割人远期汇率)是观察市场对人民币币值变化预期的一个常用指标。由于人民币仍为管制货币,汇率中间价通常被认为反映了汇率的政策导向,即中间价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