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铭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

海湾国家成为重要医药市场


  当前,随着欧洲主权货币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欧美市场的准入成本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亦随之加大。对于我国医药外贸企业而言,如何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开辟新的出口地,寻找新的合作领域,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由于笔者曾在海湾地区工作过一段时间,对海湾国家的医药市场印象深刻,故一直在留意这一地区对于我国医药外贸企业可能具有的重要价值。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文化、宗教、语言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似乎未对中东海湾市场给予高度的重视。事实上,海湾国家,特别是海湾合作组织成员国,均为产油国,极为富有,对本国乃至外国居留居民提供免费或补偿性的医疗...

Read more

新药研发更加依赖利益各方网络关系


  未来,新药的出现将更多地依托于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网络关系。这些利益相关方将会根据自身的能力与彼此间的共识有效地分担风险与收益。当下,全球制药领域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重磅炸弹”药物的专利纷纷到期、公众对医疗产品信心的逐渐丧失、报销压力不断上升、研发费用日益攀升等等。尽管全球制药界一直在不断提升研发效率,但将原研新药真正投放市场的过程却是时间漫长、代价昂贵且充满风险的。

  据此,可以作出两大判断:一是现行的新药研发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二是未来新药的出现将更多地依托于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网络关系,网络中包括大中小型生物制药企业、科研部门、研发外包机构、公私部门合...

Read more

医药企业怎样到国外“淘宝”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正处于从大规模仿制向仿制与仿创相结合阶段过渡的时期,到国外去“淘宝”,引进大量先进的产品与技术,对解决研发能力不足,发挥后发优势并实现赶超具有积极作用。而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医药市场重心向中国转移,则会使中国企业的这一高端学习变为可能。

  总的来看,对我国医药企业而言,主要有三类国外医药企业或机构可以作为合作方:

  第一类是产品结构发生调整的大型跨国医药企业。在欧美国家,许多以研发为基础的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为实现整体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主线产品进行调整。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产品由于种种原因而...

Read more

以传统哲学观思辨医药产业发展


  “由于我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导致我国的产业发展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差异,因此,有必要运用我国古代哲学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思辨,尤其是通过思辨,摒弃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改革非理性的经营思路,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产业道路。”

  当时光快速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使我们的思绪纷乱,几乎无暇对繁杂骤变的现实进行冷静的梳理。而近期围绕医改形势下医药产业发展的议论不断,不禁使人的思路聚焦到产业的健康发展问题上。我们是否可以对我国医药产业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一次大手笔的划分?是否可以用起步时期、上升时期、快速发展时期、...

Read more

仿制药市场主角正改变 本土药企应做好市场定位


  “长期以来,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出口主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2008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前10名企业当中,有6家国内企业榜上有名。但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依然较少,而且出口的西药制剂全部是仿制产品,附加值不高。

  一直以来,关于全球制剂市场,我国医药界一直有一个不太正确的判断,即要把竞争目标对准全球大型跨国制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等手段,挤入世界规范市场,与之分一杯羹。诚然,这是一种很理想的状况,但基于我国目前的实力,这一假想短期内很难实现。在我们与重量级对手摆开阵势之前,我们还要面对更多的对手。于是,一个个严肃的问题就摆在我国药企面前:当前我们到底面临怎样的一种竞争态势?...

Read more

仿制药国际化何时迈进“春天里”


  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方博弈格局当中,进军国际仿制药市场,尤其是欧美规范市场,强力打造“中国制造”品牌,不但可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消化国内多余产能,更重要的是在确保国内市场份额、在国内外两个市场获取主动权中极为关键。

  春节前,笔者应邀赴美访问。赴美之前,正忙于国家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完善与修改工作,不少亟需破解的难题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答案,而此次访问,帮助笔者找到了若干灵感。

  这段时间以来,笔者一直将关注的焦点置于国际仿制药市场,这不仅是全球医药市场发展大趋势的需要,而且是下一个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