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消息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还将持续。中国作为美元资产最大的海外持有人,正为手里上万亿美元资产的保值担忧。
早在美国就国债上限问题争执不下的时候,中国外汇管理局就连续三次刊发 “热点问答”,来解释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问题。但质疑声仍然不断。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撰文称,“7·23”事故后,人们都在关注中国铁路的问题,而有金融界的“深喉”向他透露,实际上,中国外汇的风险比铁路更大。
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超...
作者文章归档:曾花

该给普通进口商品降税了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下调奢侈品关税正在各部门之间形成共识,最快年底见分晓。但财政部官员随即表示,财政部对奢侈品关税的态度没有发生变化,一向不赞成降低奢侈品关税。(《新京报》9月14日)
今年6月,商务部就曾公开表示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遭遇财政部官员的否认。下调奢侈品关税确实有利有弊,争论不休、博弈激烈均属正常。实际上,普通消费者并不在意奢侈品关税是高是低,在意的是普通商品的进口关税能否下调。追溯这场关税之争的源头可以发现,商务部所说的是将降低包括奢侈品在内的进口商品的关税,而财政部否认的只是“降低奢侈品关税”,至于普通进口商品的关税该不该、会不会降低...
美国反恐的经济账
西方人什么事都喜欢精打细算,这相信与他们笃信资本主义有关。甚至连美国人喜爱的运动,例如篮球、棒球和美式足球,对球队和运动员的表现都有精准的数据纪录,球员的身价往往就凭着这些数据而制定。
但有些被一般人认为是“冇数得计”的事物,西方人也要尝试以数字来评价成本效益,例如足球。最近美国全国多个地方举行“9·11”恐怖袭击十周年纪念活动,也居然有学者撰文帮政府计数,算算到底美国投入反恐的成本,是否达到应有的效益。
对球队和球员评分,最早见于在上世纪70年代创刊的英国足球杂志《比赛》。为了令读者耳目一新,《比赛》...
更希望把债券转为投资
“中国愿意向遇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伸出援手,买一些他们的债券,不过我们更希望把债券转换为投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9月14日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张晓强透露,目前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在积极安排将国家外汇储备借给各个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再支持企业“走出去”。
同时他表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外汇储备,购买一些大宗商品或者锁定一些资源,使得外汇储备更好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目前中国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投资美国国债约1.16万亿美元。
张晓强称:&l...
中国崛起不是美国的终结
美国《纽约时报》9月7日发表美国副总统拜登的文章,原题:中国的崛起不代表我们的终结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9年,当时距离我们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只有几个月时间。当时中国刚开始实行经济改革,我正是见证这一演变过程的首个美国参议院代表团的成员。通过上个月去中国访问,我能发现32年间中国发生了多么大的改变。
现在,一些人担忧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对美国和世界将意味着什么。美国及该地区的一些人将中国的经济增长视为一种威胁,并喜欢那种“冷战”对峙或大国对抗的论调。中国的一些人也担心,我们在亚太地区存在的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我反对这些观点。...
一个开发商的倒掉 曾高息借贷3亿元
“逃到哪个国家去了,公安能不能把他抓回来?”南京市六合区横梁镇,这个以盛产雨花石而闻名的小镇这几天炸开了锅。
“他”是指宇扬集团董事长杨军。这个常开着奔驰、宝马穿梭于众人眼前的“杰出青年”已经不知所终。
宇扬旗下位于当地的一个楼盘已经停工,留下的只是一个个望眼欲穿的购房者背影。
作为近期陷入舆论旋涡的世界华商协会(下称“世华会”)的“会员单位”,宇扬留下的烂摊子远非一个楼盘。
知...
别总拿门槛低说事儿
据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公布对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6种饮用水被检出含有高浓度致癌物“溴酸盐”。国内饮用水市场的鱼龙混杂,让新华社感叹“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门槛过低,主要表现为行业内小企业林立,一些其他行业的大企业也蜂拥而至,盲目跨行业经营。比如在水源并非最优质的内蒙古,饮用水生产企业竟在最近两年内增至220多家”。
这是我们面对市场经济中的某些乱象所倾向采用的一种观点,理由是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舍得在工艺、安全设备上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前两年各地在煤炭行业所掀起的“国进民退”,一...
新一轮金融风暴将提前
短期内,需要大量的刺激措施,否则将会出现另一个“大萧条”;但是,目前的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
【财新网】(见习记者 邢昀)全球经济疲软将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提前到来,“末日博士”鲁比尼9月6日接受采访时警告,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发达经济体中“已露端倪”。
鲁比尼在伦敦表示,经济二次探底将提前,高峰期可能发生在2013年,甚至提早到来,这取决于当前有什么政策工具可以使用。目前,全球经济着实令人担忧。
“几个月前,我判断‘完美风暴’将...
温家宝发出的货币政策信号
中国总理温家宝9月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引起市场诸多揣测。不过,笔者认为上述言论并非新表态,而是7月22日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再度重述,且用语基本一致。
尽管如此,这番重述仍有意义。从7月22日以来,国际市场发生了系列事件。首先是美国主权评级被调降,全球股市连日大跌,国际社会对美国“二次衰退”的担忧与日俱增,而美国再推QE3的市场预期也越来越强;其次欧元区可能崩溃的担心也在不断加强,格林斯潘等一些具有重大市场影响的人士,也加入了 “崩盘合唱队”中,市场对意大利、法国等评级被调降的担心仍无法消除;第三,日本评级被穆...
摆在中国面前的挑战
全球经济领袖们必须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本国的经济进行 “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向来居于主导地位。这有着一定的道理:今年秋季有关赤字、债务和欧元区的决定,很可能将会决定全球经济是进一步滑向更危险的境地,还是会开始漫长的复苏。但这些政策仍不足以实现持续增长:我们必须针对结构性问题采取行动,以创造就业、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再平衡。中国目前的境况与欧洲、日本和美国一样重要。
危机期间,中国的增长一直是一个力量源泉,但中国领导人明白,本国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过去30年,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1990 年,中国人均收入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