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因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动笔。
今天下午因为要调查产品的终端情况,我去了位于成都建设路的伊藤洋华堂。一进门,就醒目的看见了卫生间的指示牌,心想看来不得不写这篇文章了。
在中国,在大街上如厕难是个即老又大的问题。
记得几年前在深圳的时候,有一次我和驴友们一起去登山搞穿越,整整走了五个小时,其累无穷。傍晚下山的时候大家纷纷要求上厕所,看到山脚下的一个单位的大门敞开,一行十五六人无需商量径直鱼贯往里走,要干什么上帝都知道的。
看到了一个像是看门人的中年妇女站在卫生间旁边,我们与她商量能不能让我们上厕所,她说不行,我们说给他一百元钱...
作者文章归档:廖剑勇

犄角旮旯里的世界品牌
昨天晚上去一家成都冒菜馆吃饭,看到了桌子靠墙一边摆放着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
我估计已经有快二十年没有喝过玻璃瓶装的可口可乐了,相信看我文章的人中90%的人十年内也没有喝过玻璃瓶装可乐。于是我就想,既然很少有人喝,为什么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们还要生产和销售这些非主流的老产品呢?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反观中国的饮品品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旧貌换新颜”和所谓的“消费升级”。口味在变,几乎所以啤酒的麦芽浓度从10度、9度慢慢变为8.5度,8度甚至7度了,没有麦芽香味的啤酒也逐步变成了水饮料了,而可口可乐近百年...
史玉柱教我们如何借力营销
为五粮液新的买断品牌之一,史玉柱的黄金酒在如何借用五粮液母品牌的品牌资源方面的确与众不同。
一般的买断品牌自以为是地把宣传自己的子品牌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似乎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如五粮液生产的花好月圆酒,红楼梦酒等,这些买断子品牌的做法都是在广告中突出自己的子品牌的文字或内容。
而在黄金酒的电视宣传中,我们听到了“五种粮食,六味中药”,其中的五种粮食就是五粮液最典型的原料和工艺特点,电视广告的结尾也是字幕、语音同步的“五粮液集团黄金酒”,再次强调黄金酒与五粮液合二为一的一体关系。
在地面终端空箱陈列宣传...
茅台五粮液与猪坚强的对话
最近几天,网上网下关于茅台和五粮液价格疯涨的言论很多,其中绝大部分的态度是反感、批评甚至是愤怒的。
叶檀女士讨论了这种现象与社会腐败的必然联系;一些博主们表达了对五粮液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身份的需求”涨价理由或肤浅或全然的否定;更有人把这种价格疯涨现象上升到了社会公平、社会伦理、身份歧视等层面并表达了足够的愤怒;可爱的网友们更幽默出了“中国人一般不喝茅台,都是拿来喂猪的”名句。
作为一个对中国白酒业相对了解的人,我以前较多谈论和思考的是中国白酒业如何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个人以前的意见更多的也是对行业(内企业)的反省...
像鲨鱼那样下沉
前天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去深圳南奥西冲海边休假。
由于最近夫人强烈要求我做健身运作,考虑到最近的健身馆有游泳池,于是决定买一副游泳时使用的眼镜,没有想到这幅眼镜为我的海边游玩平添了巨大的乐趣。
以前去海边游玩,印象中除了游泳就是让自己平躺在海水中的那份放松,这次不一样了。由于有了潜水镜,刚开始我只是睁大眼睛在海水中游泳,后来同事建议一起去钓鱼和抓螃蟹,我没有想到钓鱼和抓螃蟹有什么乐趣,于是没有和他们一同去。
一个人的我拼命游泳,把体力透支到极限后,本来想会房间休息,考虑到回去后可能被同事让座打麻将,再考虑到夫人“要锻炼、要锻炼”的谆谆...
伪品牌文化只能让你白花钱
沉溺酒海多年,真正能让自己回味的酒产品广告就那么几条:郎酒的“郎啊郎 别太忙”、青酒的“喝杯清酒 交个朋友”、茅台年份酒的“够交情喝够年头的酒”、孔府家酒的“孔府家酒 让人想家”,以及下面的这个广告:
都市,高楼林立的街道,下水道井盖被推开,一个西服翩翩的男性白领边打手机,边从一座五星级的宾馆里走出来,男子一边走一边继续打手机,前面就是没有井盖的下水口了,男子仍打着手机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就在男子的一只脚踏向空洞洞的井口时,突然一个带着头...
破解王石的“企业越多担当,机会越多”
尽管中国白酒行业这些年取得了行业产值和产量的双提升,但是,不能忽略是一个事实却是:有担当并引领行行业蛋糕做大的企业太少、太少。
一个行而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有两个因素最为重要:一个是这个行业的社会形象的完善,另一个就是产品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一个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差异化扩大消费人群、提高销售规模的能力。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明显加强,理性饮酒的理念也正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各种替代生活方式也已构成了对白酒消费市场的分流,年轻人越来越不待见白酒,醉驾的阴霾正无情地摧残着白酒的人气、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都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