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田国强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博士 1987  岗位职称:教授、博导 ,公共职务: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 。1983-198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并获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1987-1990为美国德洲A1991年破格提前提升为副教授并获得终生任期教授资格(tenure),并为德国康思藤斯(Konstanz)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被提前提升为终身任期正教授,1998年被美国德州A&M大学授予杰出人才奖。现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教授、民营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与经济研究所顾问,同时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大学的兼职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阻止经济下行,需解决根本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仍未出现重大好转,其中有疫情和外部经济形势冲击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近些年逐渐积累起来并造成深远影响的三个重大变化:

 

(1)中美两国大国战略重大变化;
(2)政府监管和政策变化过多、过频、过急、过激;
(3)观念性因素和社会舆论导向发生偏差。
正确应对这些重大变化,需要回到常识和基准,回到历史、逻辑和实践,需要关于市场经济的再次思想启蒙。无论是稳住经济社会大盘、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更关键的是要依靠基石性的好的营商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而不是多变、易变、时刻改变的政府政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以及有利于经济发展...

Read more

改革下一程的三大重点任务


  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这一战略决策让中国走上了一条经济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兼容的强国富民之路,拉开了中国近代以来最辉煌的历史篇章,尽管在这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些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落地。

  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现实矛盾。之所以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正如十九大所报告指出的那样,新...

Read more

从新古典经济学走向机制设计理论


  机制设计理论对中国突破改革困境意义重大。中国应聚焦改革执行力,以有限政府而非有为政府为目标。

  ——兼谈目标导向和执行过程的重要性

  自19世纪边际革命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创立以来,对新古典主义的批评就一直未曾停歇过。当下中国也有不少学者对新古典经济学持批判态度,认为其离现实太远,不能“为现实的改进提供方向和目标”。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这些批评并没有导致新古典大厦作为基准理论的整体轰塌,反而通过不断放松新古典的严格假设和持续推进新古典的公理化分析,由此发展出许多更为相对现实的实用经济理论和工具及方法,而使得现代经济学体系更加...

Read more

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发展和治理的重大意义


  首先祝贺颖一和成钢两位教授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也祝贺两位教授共同的导师马斯金教授,为中国培育出了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的时候,我曾撰文指出,机制设计理论的阵营又多了2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因为最优合约或不完全合约理论也属于机制设计理论的范畴。很高兴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将首届“中国经济学奖”也颁给了将机制设计理论用于研究转型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制度转型的两位重量级华人学者。借此机会,我就机制设计理论的核心思想、议题、贡献及其对中国改革、发展与治理的重大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谈些看法。

  一、机制设计理论的核心议题...

Read more

林毅夫、张维迎之争的对与错


最近几个月由林毅夫和张维迎引起的关于产业政策的论争,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以及政府决策和管理领域的学者卷入其中,成为了一次学术大讨论,直至11月9日张林两位教授关于产业政策公开辩论而达到高潮,但论争仍然没有平息的迹象。笔者看到两位教授围绕产业政策发表的观点后的第一感觉是,双方讲的都有不少合理的部分,但论断都很有些走极端,都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结果,我早先发表的一篇评论,加上我在《财经研究》所发一篇文章中对新结构经济学提倡的有为政府的批评看法,上月在某微信群中引起了林毅夫教授的反弹,将笔者也卷入到这次辩论中来了。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客观看待政府产业政策,及其是否应该提倡有为政府?他们二人...

Read more

再论有限政府和有为政府——与林毅夫教授再商榷


  林毅夫教授11月6日在《论有为政府和有限政府——答田国强教授》一文中,对我此前两篇文章《对当前中国改革及平稳转型意义重大的三个问题》《争议产业政策:有限政府,有为政府?》提出的商榷意见进行了回应。我完全同意林毅夫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所言的“真理越辩越明”,但对他关于有为政府的观点仍然十分地不赞同。

  他的这篇文章除了依然没有解答我之前提出的有为政府提法所存在的固有的内在矛盾和潜在弊端、误导性及其危害性(如:有为政府行为边界模糊导致歧义,将目标和过程混为一谈而忽视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提倡有为政府弄不好会带来系统风险性,以及产业政策治标不治...

Read more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资源稀缺和个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决策的社会科学,通过内在逻辑分析方法及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个体和社会选择问题,建立在对选择问题的系统探索上。具体说来,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及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体(含个人、家庭、企事业、团体、政府、国家)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最佳权衡取舍的学科。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欲望(即需要,wants)的无止境性这一对基本矛盾和冲突才产生了经济学。贯穿经济学的整个核心思想就是在资源有限(信息有限、资金有限、时间有限、能力有限、自由有限等)和人们欲望无限这一对基本约束条件下,迫使人们对资源的配置作出权衡取舍的最佳选择,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Read more

一位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教育效率与公平


 

  实际上,教育改革是中国所有改革中起步较早的。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具有一般政治家所达不到的远见卓识、雄伟胆识和战略眼光,尽管他有很多大事要思考,却对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将其提到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早在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工作不久,他就自告奋勇抓科学、教育,恢复了高考并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教育部门却差不多是各个部门中在改革及其体制机制的转型方面最为滞后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倒退,与“三个面向”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制度决定教育公平与效率

  效率与公平,是...

Read more

教育改革:方向对路才能少走冤枉路


  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是国家根本发展战略,世界主要强国之间的竞争就是资源竞争、人才竞争、制度竞争和话语权竞争,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竞争和人才竞争,而它们都是与教育有关的。如果没有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就没有教育的崛起,那么中国的崛起也是难以企及和不可持续的。

  实际上,教育改革是中国所有改革中起步较早的。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具有一般政治家所达不到的远见卓识、雄伟胆识和战略眼光,他对教育前所未有地重视,将其提到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可遗憾的是,目前教育部门差不多是各部门在改革及其体制机制转型方面最为滞后的。因此,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抓...

Read more

深化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增长与转型两难


现在国内外都很关心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增长下滑问题。说实话,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很不乐观。许多机构,包括我们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年中宏观经济分析所做出的预测,结果都显示今年保7的难度很大,并且会伴随PPI持续下行,通缩风险抬头。由于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枢已经下移,但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下滑得这么快,弄得不好会引发连锁反应的恶果,会危及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

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如不尽快进行实质性的、制度性的、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持续快速下滑的劣势很难止住。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出现大批民营企业倒闭潮和银行坏账,乃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这些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