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本质,不仅是让经济发展,也不仅是让社会稳定,而是让城乡居民有更多的、有制度保障的自由。观察改革的诸多焦点问题,均可从这一角度切入。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这一点已经成为各方共识。最著名的判断莫过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
推进城镇化容易,但如何推进有质量的城镇化,却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李克强副总理在《推进城镇化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中提出了城镇化战略 、土地利用、户籍制度、资源支撑和生态环境五大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跳出城镇化看城...
作者文章归档:匡贤明

把成渝城市群作为城镇化战略的重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过,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对我国新阶段的发展来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放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推进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也不是全面开花式的城镇化,重点是在符合城镇化发展条件和规律的地方,加快城镇化进程。这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大都集中在胡焕庸线和东海岸线之间,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长株潭、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距离东海岸线最远的城市群,恐怕只有成渝城市群。
从这个角度看,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使之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
深水区的改革如何改
30年的改革,在带来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改变了改革的环境。30年前,改革在浅水区,全社会面临着共同的矛盾与问题,也就是解决温饱问题;30年后,全社会需求发生变化,不同群体改革需求不同,很难用单一的改革菜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不在于改革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而在于改革面临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并且逐步多元化。如果不能从这个最基本的特点出发,重新思考改革的基本性问题,谋划改革新战略,那么改革有可能在深水区迷失方向。
新阶段改革需求发生变化,矛盾与问题发生变化
1. 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开始全面进入发展型新阶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
“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改革陷阱”
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而是改革停滞与倒退的风险,是“改革陷阱”或者说是“转型陷阱”。用“改革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能揭示为何一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突然失去发展的动力。
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各方面开始突然关注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不同专家、不同的研究报告有不同的结论。悲观者认为中国已经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并且列举了相当多严峻的问题;乐观者认为中国已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