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自安

顾自安,(1977-)宁夏平罗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于宁夏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胡培兆、吴宣恭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现供职于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任副总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制度演化方面的研究。现已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新加坡《远东中文经贸评论》、《中国经济问题》、《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东岳论丛》、《当代经济管理》、《中国信息报》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现实条件与实现路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现实条件与实现路径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在内的各方面的发展,是所有这些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中,经济的发展处于中心的地位。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物质的基础,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所有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要受到影响和限制,甚至不可能实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的并不是为经济本身,而是为了人,为了切切实实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是发展的目的,当然也就是经济建设...

Read more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演进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演进
 
古典发展理论基于零交易成本、信息对称和完全理性的假设,通常把“发展”和“增长”作为同义词使用。现代发展理论则认为,“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协同进步的过程;而“增长”则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是以产出的量的增加作为目标和衡量尺度的。发展比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既包括增长所强调的产出的扩大和增加,同时也包括生产和分配的结构与机制的变革,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发展的自由选择和机会公平,等等。因此,“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政治的“质”的变迁或进化;“增长”则侧重强...

Read more

纯粹制度理论的原则与方法


纯粹制度理论的原则与方法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制度理论分析的主要意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制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的完善做进一步的探索,试图在对不同制度理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寻求彼此融和的一种“纯粹制度理论”(Pure theory of institution)(尽管这种尝试目前看来仍然存在较大困难,但作者试图在复杂系统和进化主义的思维下,通过对制度相关性的分析入手,来探索制度演化的逻辑问题)。第二,本文的制度分析试图使这一研究的称述能包涵不同制度学派分析的问题和差异。这一分析是在既有的制度分析成果所提供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希望这样的重新叙述能够取...

Read more

学术大师能不能超越(转载)


学术大师能不能超越


季羡林

align=center

国学大师汤锡予(用彤)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国内外学者翘首以盼先生全集的出版,如大旱之望云霓。现在河北人民出版社慨斥巨资,出版先生全集,此真学坛之盛事,艺林之佳话。杜甫诗曰“好雨知时节”,出版者当之无愧矣。此举必能赢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赞誉,可无疑也。
我虽不是锡予先生的及门弟子,但自己认为是他的私淑弟子。从上大学起,他的著作就哺育了我,终生受用不尽。来北大工作,又有知遇之感。现在,值《全集》出版之际,难道我真的就无话可说,无话能说,无话要说吗?
我是有话要说的,而且是非说不行的...

Read more

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柳传志的紧张从何而来


联想20年前以20万元人民币起家,20年后以12.5亿美元收购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不管从哪方面讲,都是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的成功和骄傲。
  但是柳传志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这种紧张甚至远远超过了兴奋,和杨元庆号称追赶惠普与戴尔的豪言壮语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为,柳传志知道,这一板拍下去,等待联想的,可能是一飞冲天,也可能是打入地狱。
  柳传志的紧张是有道理的。
  道理之一来自业内的评价。
  PC市场的老大、戴尔公司的总裁迈克尔.戴尔直言不讳地声称不看好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计算机行业的历史上还没有过大规模合并带来成功的先例,我认为此次合并也不会例外。每次只要能...

Read more

中国转轨改革的战略演进


中国转轨改革的战略演进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如果说1978年以前中国的改革是在不触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下进行内部修补的话,始于1978年的中国转轨改革则是逐步打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探索过程。比较而言,1978年前后我国改革在特征上有显著不同。1978年改革前,在传统框架下的主要调整措施是(1)通过行政性分权消除中央政府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2)借助调整权限消除地区间和部门间利益分配不均的弊端。但无论是地区性的行政分权,还是部门间的利益重构,都没有在实质上触及传统计划体制的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

Read more

中国转轨改革的逻辑起点


中国转轨改革的逻辑起点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本节所要探讨的问题,并不像文题所说的那样可以将转轨改革视为一个具有内在演进逻辑的过程。中国始于1978年的经济改革,最初在指导思想上并没有明确的“市场取向”,改革的发生,主要源于现实的逼迫和对传统体制弊端的初步认识。[1]尽管当时世界经济体制存在明显的多样性,但总体仍然可以划分为两种:市场经济体制和非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弊端不断暴露的过程是和人们对于计划和市场的认识深化相伴随的。但在早期,由于受...

Read more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16005)

中央计划经济对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一体制由于其内在逻辑的问题,最终被历史所放弃,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一体制毫无可取之处。对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作用和进一步深化转轨改革的一个必要条件。

1.3.1计划经济的历史功绩

中央计划经济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通过中央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以较低的成本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调配资源和劳务;能够最大限度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服务于政府在特定阶段的一些简单、...

Read more

转轨前中国计划经济的特征与构成要素


转轨前中国计划经济的特征与构成要素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5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构建在我国也基本完成。相对于被当作资本主义经济同意语的市场经济而言,中央计划体制也被视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意语。该体制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和构成要素,作为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起点,对此做出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看,中央计划经济主要是指通过行政性手段(指令、命令、法令)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因此,计划经济本质上就是“指令性经济”。具体而言,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参:Brus...

Read more

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简要回顾


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简要回顾

顾自安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361005)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社会主义制度是继资本主义之后的人类社会制度的更高级形态。他们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对于落后国家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的观点表示反对。马克思在批评巴库宁时指出,在没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进行社会革命并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能导致“兵营社会主义”。[1]然而,历史进程却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开了一个玩笑:社会主义革命并未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相反却在具有400多年沙皇专制统治的封建国家俄国诞生,并在争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