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自安

顾自安,(1977-)宁夏平罗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曾于宁夏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胡培兆、吴宣恭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现供职于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任副总经济师。目前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制度演化方面的研究。现已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新加坡《远东中文经贸评论》、《中国经济问题》、《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东岳论丛》、《当代经济管理》、《中国信息报》等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自发秩序的型构:无意识演化


自发秩序的型构:无意识演化

顾自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本章中,我将在认知进化和主体间性的视角下,通过对既有自发秩序理论的整合,为表现为自发秩序的无意识演化提供一个说明。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原理和演化博弈论制度分析的成果,是目前较有影响的两个自发秩序流派,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演化博弈论者声称他们所作的工作,是对哈耶克自发秩序思想的形式化处理。但正如我在第5章分析哈耶克命题时指出的那样,一旦哈耶克自发秩序扩展至立法——这一人类理性不及却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层面时,表现为有意识演化的“哈耶克悖论&...

Read more

制度演化的两种形式:无意识演化与有意识演化


制度演化的两种形式:无意识演化与有意识演化

顾自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与制度演化的两种动力相对应,制度演化在形式上也表现为两种:一是由选择压力推动的表现为自发秩序形态(非正式制度)的无意识演化;二是有理性参与的人类动因所推动的表现为正式制度和法律形态的有意识演化。

(一)无意识演化:作为自发秩序的非正式制度

无意识演化,主要指社会主体在认知进化形成的有限理性条件下自利地分散决策,进而在互动行为中达致的自发秩序化过程。尽管无意识演化中的主体,无意将行动指向整体秩序的型构,但在互动的行为协调中会产生自发秩序。无意识的制度演化表现为,在社会系统的秩序化过程中,人类意识没有明显参与或不...

Read more

制度演化的两种动力:选择压力与理性参与


制度演化的两种动力:选择压力与理性参与

顾自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一)自发演化动力:选择压力

自发演化作为制度演化的基本形态,其动力源于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的压力。从进化环境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作为进化单体系统的个人,还是作为进化整合系统的群体或社会,都无法“超越”它们所隶属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自发演化一方面表现为个人对于外部环境变化所作的适应性调整;另一方面,在个人认知无法形成有效的群体共识之前,表现为个人行为互动的自发结果。也就是说,从自发演化的角度看,自然选择和社会选择压力的受体主要表现为彼此分散的、独立决策的个人;而群体作为压力受体由于知识在...

Read more

基于认知进化的制度演化


      基于认知进化的制度演化

到目前为止,我应该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制度演化分析的基本结论了。尽管这个结论还只能是部分的,但作为本章分析的结语,它是对前几章内容的必要总结。

在第2章中,我通过对新、旧制度经济学的比较,以及对制度经济分析的思想史的考察指出:制度分析目前存在的分歧,表现为制度均衡观与制度演化观的分歧。这一分歧,其实反映了现代经济学在认知论方面的建构唯理主义与进化理性主义的分歧,同时也反映了经济学在自然科学支撑点上,所依赖的封闭系统的静力学与开放系统的动力学的分歧。而制度分析在新近对文化、意识形态等软要素的关...

Read more

群体与社会系统的进化解释


        群体与社会系统的进化解释

既有的研究对人类群体进化和社会发展的演进提供过诸多解释,其中较为经典的理论包括:达尔文的物种层面的进化论解释、亚当·斯密通过交换促进分工以及价格机制的“看不见的手”的解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类比阐述、建构唯理主义完美智力的解释、以及主体间性哲学所提供的解释等。但遗憾的是各种理论由于分析前提和假设的不同,都只是部分地解释了人类社会群体进化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例如,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个体认知的脑进化时就面临很多尴尬;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则由于无法找...

Read more

主体间性:个体与群体


主体间性:个体与群体

顾自安

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表明,个人无法脱离群体而获取生存和繁衍。个人对群体的依赖作用,在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受不同因素的约束。在人类作为物种进化的早期阶段,由于个人对抗自然环境和他物种竞争的力量十分微弱,因而依赖群体显得极其必要。而个体对于群体依赖的特征,在其他物种中也广泛存在,但却没有任何物种像人类一样,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同时实现进化的奇迹。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之独特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人在自我意识和大脑认知方面的分立进化,促使个体彼此能相对独立地存在;其次,个体之间通过商业交换方式互动交往,一方面使得个体彼此由于分工而更加独立,但...

Read more

群体认知与行为模式


群体认知与行为模式

顾自安

(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社会心理学认为,作为人类心理的一种基本倾向,模仿在社会制度中的运作体现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群体间的互动中。模仿是社会心理学中群体与互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模仿反映群体间与群体内部的构成单位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因此,要进一步理解模仿就必须分析群体及其互动关系。

(一)群体认知

布尔盖斯(Burgess1929)将群体定义为若干互动的具有特定人格的个体集合。[1]纽卡布(Newcomb1950)则指出,群体由两个以上的的个体组成,他们相互分享有关特定事物的规范并彼此扮演密切制约的社会角色。萨根特和威廉森(Sargent...

Read more

思想涂鸦


  我有时候觉得,人在何时何地遇到某个人,真的是一种非常偶然的事情,但是这种偶然的巧合,实在让人感慨

  也都是必然的吧。冥冥之中定好的,人是想不通的。所以接受就是了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顺其自然

  我有时回想过去,看到的都是没有缘故的偶然,远望未来,没有一点必然能达成的预期。所以我想,都交给命运吧

  我以前不知道有没有和你说过一句话:莫逐有缘,莫逐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或许这是一种更豁达的心态吧。

  能做到吗?人不是都有欲望的吗?有自己想要的可是要不到,有自己不想要的偏偏躲不开。难道真的能够“莫逐”

  自然很难了...

Read more

制度演化分析有待论证的几个问题


 

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自始至终就是围绕“人之行为”而展开的,但众多社会科学命题的解答却依然处于无休止的争论之中,这并非是说任意一个具体的结论就是“错的”,只不过每个结论都只是部分的“正确”而已,因为对于演化思维而言,理论本身也必然总是开放的、相对的、多样的和互动的,本项研究的立意和结论自然也不会例外。

我在本项研究中试图探索的制度演化的动力学说明,也是从行为研究的视角出发,希望从人类社会系统中要素的互动行为出发,来阐释社会秩序的起源与演化的动力机制。因此,本项研究将以&...

Read more

对当前制度演化分析进展的简要评价


顾自安

总体而言,目前制度演化分析呈现了一种智力投入不断增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但相关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演化经济学中的生物学类比问题的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经济分析中的生物类比如同社会达尔文主义一样,本质上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来解释社会进化事实的。该方法明显继承了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社会进化和人类文明时可能面临的所有尴尬。但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无意识演化”的进化说明,该过程将进化主体视为外部环境变化的被动受体,而没有任何主动性和意识思维的理性可言。达尔文进化论中主体所能做的唯一选择,就是通过遗传来&l...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