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伍天友

创新问题专家。创新思维学理论创建者。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创新和创造力培训。

经济危机与单一话语


伍天友/

 

由于人能意识并不断发展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才得以形成与繁衍(或自我毁灭)。人与物(客体)的关系是人类经验的显现,是人类存在的证明,历史的内在逻辑。人类社会的全部文明都是人——物(客体)关系的体现,所有的文化形式,或光明或黑暗的前景都是这一内在关系动力的必然结果。

 

自工业革命以来,丰富的客体世界被机器碾碎了,科学、艺术、神话、宗教、道德伦理乃至民族与政治等等,掺和着动物皮毛和森林植被、矿产资源一起碾碎了,经勾兑、搅拌、制模、包装后,制造出了一个无比丰盛又单调至极的客体世界,一个人造物的世界、商品的世界,一个标...

Read more

“以己短攻彼长”的营销策略


伍洲/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浅显道理,但是当对阵双方都做到“知己知彼”时,谁能获胜呢?

显然,知已知彼并不能百战不殆。首先,“知己知彼”本身就是艰难的课题。一个人要描绘出一个客观的自己,容易吗?不容易,自我分析通常会陷入自恋的境地,通常是优势一大堆,而劣势则模棱两可。了解对手就更难了,你不仅要识破伪装,更需要建立动态的趋势判断。再加上不断加入战场的其他敌人,瞬息万变的市场并不允许你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也许你还没来得及调动你的“SWOT”工具,敌人的炮弹已...

Read more

草根的朴素经济发展观


草根的朴素经济发展观

伍洲/文

走路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腿脚正常的走法——左右腿交叉迈进,第二种就是腿脚残疾的走法——比如左腿不便的人,他只能靠右腿来迈步,左腿则靠右腿拖着走,一步一停顿。第二种走法别说跑了,不摔跤就谢天谢地了。第一种走法才具备跑起来的能力,只要通过左右脚步伐大小和频率的协调控制,就能轻松跑起来,再加上一些科学的腿部力量训练,说不定还能当刘翔的接班人,遇到障碍也能轻松越过。

经济发展和走路是一样的嘛,经济的两条腿就是消费和生产。学者们常说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确实把问...

Read more

自创品牌从忘掉“品牌”做起


自创品牌从忘掉“品牌”做起

伍洲/文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喊着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可是,大批企业却在遭遇着自主品牌碰壁。有的OEM企业“自创品牌”后两三年就走回OEM老路,有的脚踏两条船,用OEM赚来的钱贴补“自创品牌”,有的则被彻底拖垮。显然,自创品牌并非易事。

难在哪里?没那么多钱砸广告?产品没有技术优势?没能力建渠道?缺乏营销管理人才?依我看,只有最后一条还有点道理,其它的都是错误的“品牌”观念导致的错误结论。对于那些“大姑娘上花轿”的企业,自创品牌的第...

Read more

“城市经营”独创理论研究(二)


城市管理与规划力

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以竞争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赋予了传统的城市管理以新的内涵和更宽广的意义,使城市管理从行政管理和资源管理向战略规划管理转变;从如何管理城市资源向如何运用城市资源转变;从如何建设城市向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是必须将城市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整合,并纳入到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中,用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管理和运用城市资源。为城市的资源增殖,而不是单纯的所谓“市场化”的资源买卖,不是“变现”。城市资源的市场运作必须符合城市的发展战略,应当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Read more

“城市经营”独创理论研究(一)




  在城市的发展史上,“城市经营”的出场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这一事件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还不是那样黑白分明,但无疑是重要的。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竞争的现实,特别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实,对城市管理及其相关利益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人们在这种挑战面前有所回应,尽管有些声音是无序的、凌乱的,甚至是单纯而幼稚、激情而盲目的,其所反映出来的正是城市发展的迫切性和其所面临的理论危机。一方面,是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方法溢出原有领域的边缘界限,向商品或企业经营的思想扩展和推移;另一方面,以营销策划界为代表的品牌营销理念不断...

Read more

品牌延伸的圆圈法则


品牌延伸造成的价值损害,甚至由此而引发的骨牌效应事件一直在发生,各种围绕延伸利弊而展开的讨论同样从未间断。这也是营销大师特劳特在多部著作中苦口婆心、老生常谈的话题。实在地说,这些劝诫的效果微乎其微,成功带来的欲望和信心膨胀会影响人们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思维方式。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不是很困难,难得的是成功以后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事实上许多营销策划或广告代理公司对这点心知肚明,但是你别企望他们会坚守职业道德,冒着失去一单业务的风险来告诫你不要这么干,多数代理公司只会为你的决策把手掌鼓得震天响,赶紧签下合同把钞票赚到手。事后如果失败了就把决策责任全部推给甲方,最后还在同行的责难声中大骂客户是...

Read more

当新技术遭遇旧观念


/伍洲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向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创新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技术创新也未必就是光明大道。每一种创新产品都是对消费者既有消费、生活观念或习惯的挑战,产品技术越是具有颠覆性,其面临的市场挑战也越大。这种现象可能会令许多产品设计师或营销人员感到困惑,为什么耗费巨资研制的“好”产品却不为人们所接受,或者效果并不如想像中的要好。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创新性的产品很容易使企业营销人员陷入技术思维的陷阱,从而将这种企业导向的技术思维模式带入营销和传播推广策略中。当销售人员向消费者眉飞色舞地讲述产品的科技含量、创新技术时,所能得到的...

Read more

CIS为什么要分成三个部分?


CI这个舶来品现在已经完全被我们内化了,变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营销工具。有时候连提都懒得提,因为这个工具实在太基础了,拿它说事反而显得很菜鸟。然而,事情真是如此显而易见吗?CIS为什么要分成MIBIVI三个组分来进行操作?为什么不是四个或八个部分?为什么不是其他的三个部分?如果我们不能洞察其内在,又如何确证这样划分是正确的?仅仅因为别人的经验吗?广告行业的所谓专业就是这种水平吗?

 

曾经就这个问题和许多行内人沟通过,其中有广告专业的大学生,有资深的创作总监等等。遗憾的是大约95%的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思考过的人也是多数不得其果。本人有幸于2001年的时候收到一部书稿,是...

Read more

科特勒的品牌定义还有效吗?


我的品牌观

文/伍州

当我们说起“品牌”这个词语时,到底所指为何?几十年来有不少广告大师给它下过定义,但始终没有建立统一的认识。几乎所有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其核心概念都是模棱两可和难以界定,“品牌”也不例外。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媒介,看上去似乎是人尽皆知具有不言自明的涵义,也没有给它下定义的必要。实际上对于“品牌”的意义却是各执己见的,认识的差异既表明品牌营销理念和方法的多种可能性,也极易造成沟通上的混乱。假设我们索性对这种情形视而不见、存而不论,只在“广告与营销”的概念平台上进行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