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田

全新文化的承接者与传播者。致力于人类文明和众生的解脱。

     ——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再驳:本来是佛


当下,社会上流行着一种本来是佛的观点。为此,本人陆续发表了两篇驳斥文章,引发了激烈争论。同时,随着辩论的深入,本来是佛这个论点的缺陷更加暴露无遗。也发现为其辩护论据的不堪一击。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剖析这个观点,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首先是有人把这个观点中的可能性解读成了事实——

 

现实当中如果有人想成为科学家,可以通过努力而成为科学家;有人想成为富人,通过努力可成为富人;有人追求自由解脱,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解脱者(圣贤)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需要经过付出和努力才能够实现。如果不付诸行动...

Read more

《驳斥:本来是佛》一文发表之后


《驳斥:本来是佛》一文发表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不同反响。因为这个观点触动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动摇了被坚持了上千年的观点:即众生本来是佛。这种观点还演变为:“本来圆满”或“本来是道”等。最重要的是这种观点被一些知名人士信奉并传播,有的名气还很大。

 这个观点认为:佛是现成的,本来存在的。只需要知道或认同就可以。所谓的“修”就是知道或认同:自己是佛。还美其名曰:明心见性、顿悟、圆满等。也有叫回归本源(本性),回归于道等。

如果要问:既然本来是佛,那么众生是怎么来的?回答曰:佛迷了,或退化了,就成了众...

Read more

也谈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人人皆知,家喻户晓,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更是令人向往。但是对阿弥陀佛的认识,以及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解读千百年来却各有千秋,甚至当下如净空等人,以每天只要念诵阿弥陀佛即可心想事成、圆满解脱等等说法来惑乱世人,所以从根源处说一说阿弥陀佛,以及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一孔之见,未必正确,欢迎指正。

 

什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印度语, “阿弥陀”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佛”是对最智慧圣人的尊称,也是众生千百年来一直关心的智慧的实质和内涵。

 

佛是...

Read more

释义: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阐述了万事万物的生成顺序。说明道是宇宙本源,同时“道”中蕴涵着规律法则,规范着事物和生命的运行。
 
  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的是生命的进化过程。这段话应该这样断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这样断句更符合语境规则,也符合生命进化规律,同时尊重生命的自主权。
 
  自:是自己,是指生命本身,是生命本质,不是欲望,也不是肉身。
  然也:就是这样。
&n...

Read more

这样能说读懂经典了吗?


 文化传承都会通过一定的形式,离不开经典。经典是圣贤的内在智慧,通过思想的翻译,用语言表述、文字记录形式,它的的存在是为指引众生走向光明和美好,前提是正确解读经典,正确理解经文经义。

 现实中有的人总拿经典话说,而且总拿经典原文说话,与人说话辩论把原文一背,把某大师的所说原文往那一放就完事,能不能读懂,那是别人的事。

 如果课文老师讲课,把课文原文往那一放,不讲解段落大义,不总结文章中心思想,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义,学生能听懂吗?这样的师合格吗?

 但是有的人自认为懂了,理解了,可以教化众生、指导世人,而且常...

Read more

说一说佛教的末法


  末法是佛教的一个名词,是指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文化的真义和精髓失传,虽有经典但不能正确解读,不解经典真义。不但是佛教,所有宗门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偏离本义,最终彻底背离原义,真正传承中断,剩下只有形式上的所谓传承。普遍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和内涵。求平安、发财、无病无灾、升官、升学等等,追求名利双收,很少有人关心解脱升华。忙忙碌碌,无暇关注内心的苦与乐。即使有也只是追求形式,死读经典,不求实证。

   导致末法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翻译过程的偏差:释迦牟尼生于印度,通过修行解...

Read more

说说面子,


 什么是面子?面子是指表面、肤浅的东西,脱离本质以外的一切,统称为面子。

拿人来说:人的外表以及能力都属于面子的范畴,人追求物质、感官和荣耀等等都是要面子的表现。

拿产品来说:外形包装属于面子,再深入一点,功能作用也属于面子,而质量才是根本。

一顶事业:通过事业塑造人的美好品德,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事业。如果通过事业引导人追求偏离品质以外的东西,侧重宣扬赚钱等等,就是误导和隐患——

 
与面子相对的是实质和品质。品质是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是支配能力,驾驭能力的主宰,失去品质意味着失去根本...

Read more

质疑:没有修行,只有认同


 潘麟在博客中发表一篇文章——真言:没有修行,只有认同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修行是什么?修行就是强化我们与佛陀之间的认同和融入。一旦认同,抓住它,融入进去,就顿悟成佛了。不存在修行,只有认同。为了获得这种认同感、这种信任感,有的人需要几生。没有几生的磨炼,他不能有这样的认同。没有认同怎么办?就去训练认同。”

 这个观点来自潘麟关于生命学著作《家门没上锁》一书中,在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生命学观点:“众生本来就是一个佛陀,只因为自我意识的严密封锁而不能显化和起用,只有被显化出来以后,才...

Read more

批驳人死灯灭论


 现实中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万事皆空,真是这样吗? 
  
     首先看一看这种说法的错误所在—— 
   
     这种说法违背事实—— 
  
公认的活佛转世,斯里兰卡前国王转世,再生人现象等等,都说明生命不只局限于肉身。1999年1月18日左右,斯里兰卡各种报纸广泛报道了斯里兰卡前总统帕雷玛达沙投胎转世的详细情况,国内许...

Read more

如何实现期盼的美好?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不论是人,还是社会都会存在缺陷和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


   做为一个人能否做到不存在缺陷和不足?如果存在怎么办?是勇于面对承担,还是掩盖逃避。面对真实的自己,做一个诚实人,真的需要勇气,甚至可以说是智慧。

   人有缺陷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是问题的关键:是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善意指出或者出于一种责任,想方设法帮助对方去改变;还是挑剔嫌弃,甚至是诋毁仇视的态度去对待。

    如果是前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