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东堂策

东堂策先生始终强调“管理就是管好自己、理顺关系”,故其管理方面的理论著作有两部,一是以加强管理者修身为主题的《论权者谋》,二是以理顺管理体系为核心的《东堂论治》。其中,《论权者谋》充分吸纳了中华文化中的管理精粹,并以文言格式行文,其既是一部管理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体现了东堂策先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其极高的文笔刀工;《东堂论治》堪称中国最系统的管理理论,其在充分吸取中国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优秀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注重从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系统性地解答了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本质、管理的原则、管理的方法以及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管理课题,是一部极具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理论巨著,是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经典代表。为助力中国企业发展,东堂策先生勤于笔耕,其学术文章多次被《中国职业经理人》《世界经理人》《培训》《企业文化》《就业与保障》《企业观察》等杂志刊载

东堂策管理语录


 1.上者谋势,下者谋事;善谋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2.谋治之道,百姓之学、百学之尊、国之大学。

3.员工的积极性来源于对机会的期待和对危机的畏惧。

4.管理工作双原则:视下如死物,以法活之;视上如无物,以法显之。

5.员工积极性是企业生命之源。

6.管理的本质是解放人性。

7.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人性,发展技术。

8.管理的目的是激活人员积极性。

9.管理的基本工具是法制,辅助工具是人情。

10.管理的根本方法是法治,辅助方法是人治。

11.法治和人治原不矛盾,矛盾的是人。

12.从人的角度讲,人人都是管理者;从法治角度讲,企业只有一个管理者。

13...

Read more

企业管理者的致命砒霜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直为许多管理咨询师津津乐道,亦为下属对管理者的一大呼声,然而,纵观历史,历代明君的确是明在“疑人不用”上,但所有昏君却无一例外地都是昏在“用人不疑”上。秦二世胡亥对赵高“用人不疑”的结果是亡国亡身,唐玄宗李隆基对李林甫、杨国忠“用人不疑”的结果是安史之乱,明熹宗朱由校对魏忠贤“用人不疑”的结果是大明不明,等等。美国被斯诺登搞得很下不来台,原因在哪里?原因依旧是&ldquo...

Read more

企业走向衰亡的东堂逻辑


 逻辑定义:用人制度上的任何瑕疵,都会导致企业走向衰亡。

逻辑叙述:用人制度有瑕疵就意味着有用错人的风险,也就是:“老鼠屎”可能会掉进汤里。有风险就会适用“墨菲定律”:“老鼠屎”早晚都要掉进汤里。一旦“老鼠屎”不幸掉进汤里,就会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

一、“老鼠屎”进入企业

(一)如果“老鼠屎”工作敷衍了事,就会适用“华盛顿合作规律”:一个人敷衍了事就会导致两个人互相推诿,两个人互...

Read more

警惕包容的陷阱


 古有一文章,虽为公文,却气势磅礴、逻辑缜密、雄辩滔滔,其因理足词胜、力透纸背而复夺秦之国策,此即秦宰李斯所著《谏逐客书》。李斯为求秦王嬴政包容天下贤士而上此书,文有一言传芳千古:“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林则徐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为管理者第一修为,为古今管理者所共谋。时下,诸企业管理者亦深明此义,故而勤修其怀,力求以包容之心谋得企业发展。然,类如“成亦萧何,败亦萧何”,有的管理者因包容而得利,有的却因“包容&rdqu...

Read more

打造虎狼之师团队的要诀


中国改革变法始祖李悝曰:“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意指人才金贵。人才,古今管理者最为渴求者,故而衍生出诸多求贤若渴的历史佳话,例如周公一饭三吐哺、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秦昭王五跪范睢、秦始皇不杀功臣、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曹操倒履迎许攸,等等。时下,诸多管理者求才,可谓煞费苦心,比如企业求才,常在薪资、福利、职位、股权等问题上费尽周章以诱才,甚至不惜挖人墙角。然,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管理者苦心寻觅到人才之后,起初皆会感觉其才可堪大用,但举用日长,往往出现“江郎才尽”或是“凤凰养久便是鸡”的问题。遇此困境,管理者...

Read more

企业的命门


 

俗话说:成功不是偶然的。不妨追问:失败是偶然的吗?时下,有的企业或组织突然走向衰败或一蹶不振,看似偶然因素所致,比如一次偶然的公关危机、一次偶然的内部丑闻、一次偶然的资金掉链、一次偶然的决策失误,或是一次偶然的经济危机、一次偶然的国策调整,甚至与其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一次偶然事件等。如中国红十字会和郭美美,两者无半毛钱关系,却因一次偶然的郭美美炫富事件,足让中国红十字会近乎遭到灭顶。幸好其非企业,否则,弄不好会顷刻破产得连灰都没有。此等偶然性因素虽五花八门,但其所扮角色仅为“最后一根稻草”。在“最后一根稻草”面前,有的企业或组织...

Read more

管理者的修身误区


        企业中,内部问题迟迟不得治时,所有矛盾必将聚焦管理者之身,此时,下属必以自己的口味和圣人的标准度量管理者,比如,希望管理者胸襟广阔、纳谏如流、心怀仁爱、任人唯贤、是非分明、高瞻远瞩,等等,只要是好听的词就全往管理者身上贴,管理者能为之最好,若有一条做不到,在下属眼里,管理者就是“万恶之源”,随之而来就是“我就说嘛…你就看那嘛…”的牢骚和抱怨。面对下属的种种“希望”,多数管理者都会在言语上作出“肯定”的...

Read more

管理者最头昏的管理误区之三:文化育人


      欲以文化育人者,其思想多存一幻想:企业文化可以无中生有。企业文化一词盛行当下,诸多企业管理者言及管理必论文化,少数管理咨询师亦多视其为企业百病之首。然,实事求是讲,企业文化虽常闻于耳边,但诸位可曾清晰明了、笃定泰山、十拿九稳、胸有成竹地知晓企业文化为何物?而今是否仍怀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模糊?企业文化在我等工作中若即若离,似如远看山如画,近听水无声,有形可表却又无迹可寻,故使诸多管理者和学者常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之叹、之惑,其...

Read more

管理者最头昏的管理误区之二:因人而异


      遇有企业管理者大侃特侃管理要因人而异于跟前,我必痛苦且纠结:言其英明睿智,恐其迷途不返;言其愚蠢幼稚,恐其裹足不前;若要沉默不语,又恐失礼于人。遇此情况,我常告诫自己:帮人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而后插上一句:你的牙缝还夹着菜叶使其闭嘴。但凡想因人而异抓管理者,其思想必存一幼稚想法:企业就是长大了的个体户。我曾数次告诫服务过的企业主:时下诸多企业虽然长着企业的身板,但骨子里仍是个体户。若论企业与个体户有...

Read more

管理者最头昏的管理误区之一:启发自觉


      欲以启发自觉抓管理之人,其思想必存一混账念头:下属都是些不明事理之人。此等管理者常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挂嘴边,属典型的劝教式管理,自以为先觉先知自任为师,好为下属上大课,或举名人轶事助下属励志,或引经据典助下属明理,或以谈心交流助下属释惑,自认此举必谋员工积极性,自以为如此必使下属顿悟而高度自觉地、尽心尽力地、毫无怨言地、极其负责地、标准极高地干好工作。曾有网友谈及个人事业时感叹:尽管我知道正确的做法,但我无法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