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遇春

普通职员

【原创】那个顽皮的老头子走了:怀念李敖大师


  作者:史遇春

我不是什么粉丝。说极端一点,我甚至厌恶和鄙弃少数没头脑、乱跟风的粉丝。所以,我的心中没有偶像。

因为自小受先祖母的影响,我偶尔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小迷信,但是,我从来不会认人为神,甚至,我反对一切的造神运动。

李敖大师昨天去世了,今天在这里怀念他,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有那么一段长久的时间,我曾经观察过他、欣赏过他、阅读过他、思考过他……

尊敬他,也是投其所好,我对他的称呼,一直都是李敖大师。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他就是一个顽皮的老头子。

昨天,那个顽皮的老头子走了,我深深地感伤。

人,原本都是要死的。

十年之前,我曾经有...

Read more

花月风尘录:情天楼苏宝宝小传之三


作者:史遇春

那些个达官显贵,那些个巨商大贾,只要是臃肿肥腻、体态变性,只要是胡子拉碴、面如刺猬,只要是声音粗壮、语若牛吼的……即便是他们挥金如土、一掷千万,苏宝宝都懒得搭理他们,不愿意和他们说上半句话。

您可能会说:

“一个陪人家喝酒、受人家召唤的,牛什么牛?”

苏宝宝大概会说:

“有钱有什么了不起的,本姑娘就是概不奉陪!”

苏宝宝就是那个派、就是那个范,就是那个腕,您能奈她何?

在苏宝宝的心中,在钱财的面前,您可以低声下气,可以摇尾乞怜,但是,本姑娘就是看人赚钱,本姑娘耍的就是这个酷!

...

Read more

花月风尘录:情天楼苏宝宝小传之二


作者:史遇春

苏媛媛与苏宝宝姐妹两个,自是两个人。虽然,在外人看来,她们姐妹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事如出一辙,但是,仔细分辨,她们还是各有各的特点。

苏宝宝和姐姐苏媛媛相比,她似乎天生就有一副媚骨,在柔媚这一点上,远非其姐姐所能及。这一点,似乎也是学不来的。

再者,苏宝宝还有一点,那就是:她更会修饰自己,更会打扮自己。

另外,苏宝宝在才艺上,也胜姐姐一筹。当她放声清歌,一曲之中,柔声轻慢、娇媚作态,更是荡人心神。熟悉这姐妹两个的人都说:在这一点上,苏媛媛也赶不上自己的妹妹。

先前,苏媛媛有一位面首,也就是通常所讲的,苏媛媛有一个相好的小白脸。这位公子哥姓任,他老爸呢,曾做过观...

Read more

花月风尘录:情天楼苏宝宝小传之一


作者:史遇春

以往,我所写的,多为大家熟知的人物;或者,我所写的,多是我以为大家可能比较熟知的人物。

今天,写一个我觉得可以写、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的人物。

之所以要写这个人物,写她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因为,我觉得其人其事,有可读之处;因为,我在读其人其事的时候,心中有所触动,对人情世事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其他的,关于书写这类人物的动机,我在其他文章中已有所提及、有所澄清了,至作此文时,我的初心依然未改,所以,此处,就不再做太多的解释和说明了。

本文源自清佚名氏所撰的笔记《杌近志》第五卷《苏宝宝小传》一节。

苏宝宝乃是一伎。

因为曾经在情天楼开门纳客,所以,她也被称...

Read more

清初八侠之白泰官(下)


作者:史遇春

清初八侠之一的白泰官,勇猛有力,武艺非凡,他敏捷灵活,当时天下罕有其匹。

到了晚年,白泰官深藏不露,善自养晦。

退隐江湖之后,白泰官就住在老家常州甘棠桥的老宅子之中。

为了不招惹是非,为了与江湖少有沾染,白泰官晚年隐居后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说是深居简出。他常常紧闭宅门,从不抛头露面,一年之中,难得见他会出门一次半次。

话说,有一年冬天,白泰官在家,见当日天气暖和,想着自己在家中呆得太久了,感觉很长时间都没有去街市上走走了,不知道外面情景如何。于是,他想着,乘着这大好的阳光,何不出去走走?

于是,白泰官带了两三个徒弟,从甘棠桥散步到了常州文庙的前面。

那天,...

Read more

清初八侠之白泰官(上)


作者:史遇春

未注明作者的清人笔记《清稗琐缀》中,有《白泰官》一节,讲的是清初八侠之一白泰官的一段江湖轶事,读来有些意思,写来供大家共赏。

笔记《清稗琐缀》的作者,对于“清初八侠”并没有一一开列,做详细的名姓记录,读罢只知“八侠”之一为白泰官。

既然已经讲到了“八侠”,那么,感觉有必要知道“八侠”都是哪些人吧?所以,我根据相关线索,查询了一下资料。

《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清代述异》中的《江南北八侠》一节,记有“八侠”:

“二百五十年前,大江...

Read more

丫鬟代小姐嫁人:清道光重臣的离奇姻缘(五)


作者:史遇春

(五)

黄家的女儿接到陶文毅公赠送的银两之后,自己不忍心用,不想,却被小偷给盯上了。这银两在黄家女儿身边还没有放多久,就被毛贼给窃走了。黄家女儿因为银两被偷,非常难过,一气之下,自缢身亡了。

黄家女儿死后,陶文毅公还每年都还坚持周济抚恤她的家人。

关于这件事情,传闻很多,虽然小的细节上也各有不同,但是,大的情节上基本一致。

笔记作者梁恭辰依然清晰记得,陶文毅公当年与其父一同在吴中做官时,朱文定公(士彦)【(公元1771年~公元1838年)江苏宝应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吏、兵诸部尚书。多次主持会试及督湖北、浙江、安徽学政。参与编纂《国史·河...

Read more

丫鬟代小姐嫁人:清道光重臣的离奇姻缘(四)


 作者:史遇春

(四)

当时,有一个富翁,名字不详,姓吴,下文,就称其为“吴姓富翁”吧!

吴姓富翁听说陶文毅公所聘的那位黄家的女儿姿色出众,他虽然明知此女已经许配给了陶家,但是,仗着自己的财势,吴姓富翁谋划着,一定要想办法让陶、黄两家毁掉婚约,然后横刀夺走黄家的女儿,将她收做自己的继室。

因为,吴姓富翁有的是钱,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他也没有动用什么暴力手段,只是一味地用钱打通路途,用钱行事。

吴姓富翁通过穿针引线的人,给黄家的父亲许诺了不菲的钱财。其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将黄家的女儿弄到手,纳为自己的继室。

...

Read more

丫鬟代小姐嫁人:清道光重臣的离奇姻缘(三)


作者:史遇春

(三)

清人梁恭辰的笔记《北东园笔录》初编中的卷六,有《陶文毅公》一节,讲了一个丫鬟代小姐嫁人的实事。这里,我就以梁恭辰的笔记为依据,说一说笔记中这位清道光重臣的一段离奇姻缘。

这段传奇姻缘的主人公,笔记作者梁恭辰行文中一直称其为“陶文毅公”。

为什么不具名姓呢?

根据我的推测和判断:

因为这位“陶文毅公”和笔记作者的父亲是同榜进士,是其父执辈;平日里,两家相交甚笃。所以,笔记作者在记载其事时,并没有直书“陶文毅公”的名讳,这是礼仪上的尊重。另外,陶文毅公也是名重一时的人物,只要提及&ldq...

Read more

丫鬟代小姐嫁人:清道光重臣的离奇姻缘(二)


作者:史遇春

(二)

后来,经人托说,同乡某村中,有一户人家,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和家父相亲。

过程也还顺利,那家姑娘对家父没有嫌弃,家父对人家姑娘也没有挑剔。

那时候,婚姻大事,其实不是即将结婚的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双方家长和媒人之间的事情。

说好之后,两家约定,选个吉日,姑娘家的父母就会带着自家的女儿,来男方家里“看屋(家乡话读如“威”)”。所谓的“看屋”,也就是女方的主要家人来男方家里,实际察看男方家里的状况,比如家境如何、房子如何、双亲如何、亲戚如何……

那次,那家姑娘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