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遇春

普通职员

【原创】清朝翰林的经济生活:读清代笔记


作者:史遇春

印象中,以前的时代,只要是当了官,似乎就有了一切。这样的想法,其实只对了一半:当了官,生活比起普通民众来,的确是会好很多;但是,要真说当了官,就可以“朱门酒肉臭”,似乎实情并非如此。

读清人笔记,至少可以证明,清朝的一部分人在当官之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荣华富贵。

猜想,前此朝代中的官员,也会有这种情况存在。

后此朝代的官员,会是什么状况,没有读过相关的笔记,也不敢妄下结论。

这里,写写清代京官的经济生活,也好看看清人对所在时代官员的真实记述。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春明梦录》卷上。

清朝的官员,有京官和外官之分。一般称中央系统的官员为京官...

Read more

【原创】洁癖相国裕斋田:清代笔记中的花式世态


作者:史遇春

时间飞逝,每每坐下来拨弄文字的时候,不经意间,思绪就会飞驰,飞驰到往昔的场景之中,与那时的时空对话。

记得,几年以前,我放下了很多牵绊,回到住处,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

那个时候,不用早起,不用晚睡,一切,井井有条:饿了,自己做饭;困了,倒头就睡;闲了,要么翻书,要么看电影……

这样的日子,是工作以后,前此未有的一段;猜想,这样的日子,也是再次工作以后,后此不再会有的一段;除非退休,除非人生有别的重大变动……

我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人,我做不到潇洒地放下一切,去任性地生活。虽然,我知道,人生也就那么会事,人生...

Read more

【原创】被洋人占领的清朝京城:清代笔记中的国变


作者:史遇春

战争是残酷的。

一切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都是可耻的。

所有的罪行,历史都会清楚记得,这也是需要敬畏历史的原因之一。

每次,关于清朝的文字一出,就有一些人对清人的谩骂、诅咒紧随其后。这种行为,既是历史视野的狭窄,也是无知落后的明证。

为什么不去反思,反思被奴役、被欺凌、被统治、被压榨的深层次原因?

为什么不去反思,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多数人的命运却被一少部分人所左右、所掌握?

为什么不去反思,反思同国、同族、自身的无法清醒、无法觉醒?

仅仅谩骂、诅咒已经故去的历史人物,而无法反思、无法觉醒,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后代依然在历史的循环中打转,而且是越转越轻、越转越...

Read more

【原创】情重还是钱重?清代笔记中的离奇世事


作者:史遇春

动物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

人是所谓的高级动物,人也必然有动物的上述本能。

人之所以复杂,或者说,人之所以“高级”,主要就在于,除了动物本能之外,人还可以用所谓的情感、道德、责任、义务等概念来界定。

有人信仰物质,有人信仰精神。

信仰物质的人往往喜欢嘲笑信仰精神的人假清高。

信仰精神的人常常喜欢讥刺信仰物质的人太庸俗。

其实,信仰物质还是信仰精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针锋相对,更不需要鱼死网破。在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大家完全可以各好所好,完全可以和谐相处,为什么非得要强求别人信仰自己的信仰呢?

我觉得,做人还是...

Read more

【原创】清代官员的质朴与率真:潘尚书伯寅


作者:史遇春

我常常说,读书不要板着脸孔。可是,在读正史时,自觉不自觉中,脸孔就会板起来;不但脸孔会板起来,很多时候,连眉头都会皱起来。看来,历史还是很严肃的。

这么一说,似乎,历史就没有了趣味。

其实不然,历史也有他可爱迷人的一面,只是,我们习惯了历史的严肃,而对历史的风趣发掘得太少。

说到历史的面向,自然就会想到历史中的人物。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

这里,我们来看看清朝的一名官员,说一说他生动鲜活的一面。

本文出自清人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的《潘尚书》一节。

关于潘尚书的生平履历,放在文后,这里略过。为什么这样?主要是怕一写潘尚书其人的简介,又...

Read more

【原创】清廷对生命的重视:朝审制度管窥


作者:史遇春

历史,是过去的记忆。

历史,也是未来的镜子。

面对历史时,我们有时候会因为大事件而忽略了小细节,可是,就是在这些小细节中,却包含了美好与光辉。

面对历史时,我们有时候会斤斤计较于细枝末梢而对宏大背景熟视无睹,然而,正是这些宏大背景,才是一切发生与发展的土壤。

这样说,似乎显得历史很难把握。

其实,也并非如此。

面对历史,首先,我们要全面。

全面认知历史,既要注重大事件,也不要放过小细节;全面认知历史,就要以宏大的背景做基础,让细枝末梢开出花来。

面对历史,其次,我们要公正、公平、公允。

公正地看待人事物;公平地品评是与非;公允地坚持一以贯之的标准。

面...

Read more

【原创】清朝京师的茶馆小记:旧时日常生活场景素描


作者:史遇春

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作品中的经典。这部剧作创作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时至今日,六十年过去了,《茶馆》还在舞台上演,受众依然兴致勃勃。《茶馆》展示的是戊戌变法【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军阀混战(清末民初时期到抗战之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三个时期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说到茶馆,那么,清朝京师的茶馆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呢?

清人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的《京师茶馆》一节,就是对清朝京师茶馆的记述,本文即依此成章。

陈恒庆曾经在京师担任清廷的官员多年,他对京师社会的观察十分细致。在陈恒庆的笔记中,对京师的很多平常生活场景都有记述。很庆...

Read more

【原创】清仁宗嘉庆帝如何处理打小报告的官员?训谕一例


作者:史遇春

本文出自清人梁章钜、朱智的《枢垣记略》卷一《训谕》中的一节。

行文前,先对文题进行解释。

清仁宗嘉庆帝,即爱新觉罗·颙琰,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崩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享寿61岁;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即位的前四年里,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立执掌大政;对贪污深恶痛绝,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为维护政权稳定,肃贪力度有限,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在位时,正值工...

Read more

【原创】清朝京师满洲大户风习一瞥:读清代笔记


作者:史遇春

撇开江山朝廷,闲下来,看古人平常的生活,也是一种乐趣。

这里,来说一说清朝京师满洲大户的风习,看一看对他们部分生活场景的描述,再想一想现在的时代、我们各自的生活,不知道在今昔对比中,大家会产生如何的情思?

本文出自清人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的《六项》一节。

在清廷的统治之下,满洲人有他们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是族群化的。这种族群化的优越性,必然会导致其他族群地位的降低、往往会导致其他族群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上的卑微、很容易导致族群显性或者隐形对立的产生与存在。正因为如此,在清廷江山日暮的时候,“排满”就很能被众多的非满者接受并强烈支持。

其实...

Read more

【原创】清代京师的戏园菜馆:日常生活中的大清国


作者:史遇春

不知道,是受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关注各种题材的时候,总是喜欢宏大的事件、广阔的背景。

不说别人,就我自己的文字写作,以前,也是喜欢挖空心思地去寻找所谓的宏大与广阔。

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其实,生活的真实在于平淡,生命的本真在于平实。

我们都是平常人,虽然也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了所谓宏大与广阔的影响,但是,最适合我们口味、最接近我们真实的,其实就是平淡和平实。

这里,来说一说清代京师的戏园和菜馆,看一看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大清国的一个缩略图。

本文出自清人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的《京师戏园菜馆》一节。

清代京师的戏园,一般都不是一人或者一家自己所建造的。但凡戏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