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史遇春

普通职员

【原创】清廷中枢行政机构的值日制度:读清代笔记


作者:史遇春

现代人每天上班、下班,如果是个头头,节假日还会安排值班(不过是象征性挂名,实际并不一定去现场坐班。),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了。可是,无聊归无聊,为了糊口,还不得不坚持。

历史的真实,大多在文字的细节中,而不是在浮华的表演或者夸张的描述中。

过往的时代,有它的不是,也有它的优越。至少,我觉得,很多时候,人还保留着一份本真、一份人气,还没有完全异化。

现在的时代,有它的先进,也有它的倒退。至少,我觉得,大多情况,人已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的内涵,只是在无目的地追逐、只是在随大流地狂奔。

清朝的官员,在大众印象中,似乎多是昏庸的,在大...

Read more

【原创】曾国藩一生三变:读清代笔记


作者:史遇春

每个人,一生都在变化。但是,要说起那些个在一生中影响个人发展和成就的变化来,就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可以讲清楚、说明白的,也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可以简要精炼地概括出来的。

做名人的好处,就是有很多人研究他、讨论他,帮他总结一生的行事,当然,也会评定他一生的是非功过、成败得失。

曾文正(国藩)自己的撰述,就已经够人学习了。但是,一些人还嫌不够,还会继续挖掘别人对曾文正的记述。

这里,就通过清代笔记中的记载,看看曾文正一生的三变。

本文出自清人欧阳兆熊、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上中《一生三变》一节。

曾文正一生,在各个方面都有变化。每一个方面的变化,大约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故而称...

Read more

【原创】乾隆帝杀重臣以立军威:讷亲之死


作者:史遇春

清高宗乾隆时期的重臣讷亲,曾经被皇帝信任和重用。金川乱起,乾隆帝曾派讷亲前往,主导战事。讷亲在协助处理朝政上,有他被皇帝认可的地方,但是,在战事督导上,却乏善可陈。最后,讷亲被乾隆帝杀掉。

不知道,讷亲之死,乾隆帝在用人有没有可议之处?

不知道,讷亲之死,是不是就是朝廷借一颗人头来掩盖处理战事的章法不整?

不知道,讷亲之死,是不是就是皇帝借讷亲的身份和地位来杀鸡儆猴?

既然是在讲讷亲之死,那么,就先说说讷亲其人吧!

讷亲,生年不详,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朝大臣;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清世宗雍正中袭公爵,授散秩大臣;乾隆帝即位,授镶白旗满洲都统、领侍卫...

Read more

【原创】清朝大臣写给皇帝的陈情表:方维甸上疏


作者:史遇春

孝道,不知道有没有人会严厉批判?

在儒家文化影响所及的范围之内,孝道至今仍有其意义和价值,并且仍然发挥着作用。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儒家的观念,孝道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孝道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人伦理论基础之一。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孝道是维护家庭秩序井然的理论基础之一。

家庭是社会中数量最大的组织,家庭秩序的井然,必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良好。

很多人在攻击孝道的时候,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拿极端化的愚孝例子作为武器,进行挞伐。其实,极端化的愚孝,很多时候,已经超出了孝道原本的定义,完全失真。所以,这种攻击和挞伐,在立基时就已...

Read more

【原创】清朝京师梨园行小记:读清代笔记


作者:史遇春

本文出自清人李岳瑞笔记《悔逸斋笔乘》中的《包安吴〈都剧赋〉》一节。

京师的梨园行,名声传闻天下,为国中之最。这并不是近来(指笔记作者所处的时代)才有的事情,百余年以前,就已经这样了。

按照下文的记述,再推算回去,清朝京师梨园行的兴盛,距今(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京师菊部(即梨园行)的载记,在前辈的诗文集子当中,是很少可以找到的相关文字的。前辈的文字中,也很少有人用文雅的辞藻、优美的篇章来歌吟咏唱这一社会存在。

关于清朝京师的菊部,包安吴管情三丈写有《都剧赋》一首。这首赋,赋的就是嘉庆(清仁宗年号,时间为公元1796年至公元1820年,共...

Read more

【原创】圆明园要不要重修?清代言官的风仪


作者:史遇春

学过历史之后,发现,圆明园不但是清廷的痛;而且是很多后来的中国人的余痛。

有那么多人痛恨清廷,有那么多人痛恨清廷的统治者。清朝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最严重的受害者,应该就是清廷,因为,江山社稷都是他们的。基于对清廷及其统治者的痛恨,按说,那些排满的人士、那些反封建的人士,他们直面西方列强对清廷的破坏时,应该高兴才是。但事实是,他们并没有高兴。不但他们高兴不起来,就连他们之后,进入新体制、进入新时代对清廷仇视的大多数人,在面对那一段被侵略的历史时,都还时时有隐痛郁积在胸中,久久无法释怀。

为什么会这么复杂,这么矛盾呢?

其实,这一切,正好说明了以下道理:

从小...

Read more

【原创】清代满洲氏族的嫁娶礼仪:读清人笔记


作者:史遇春

婚姻的发展,是越来越自由,还是越来越受限,我有时候是看不清楚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一般婚姻的缔结是受制于他人的。

所谓的自由时代、先进时代,大多数婚姻的缔结不但受制于他人,更多的时候,还要受制于自己。

不知道,现代婚姻缔结过程中,来自于自我的条条框框、来自有自我的盲目跟风,是社会对婚姻的异化,还是自我对婚姻的物化?

带着种种困惑,来说一说清朝时期,满洲的婚嫁礼仪,看看旧时代婚姻的一个面向。

本文出自清人昭梿的笔记《啸亭杂录》中的《满洲嫁娶礼仪》一节。

满洲人,大多数没有汉人的风习,在缔结姻缘这件事情上,很少有指腹为婚的人家。满洲人家的孩子,都是在成年...

Read more

【原创】清朝士人与官吏的恶俗巴结:士大夫之谄媚


作者:史遇春

士大夫是古代对士人与官吏的统称。

士大夫既是政治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又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士大夫曾经起过引领风潮和树立脊梁的作用,曾经是一个被尊敬的群体。

士大夫的堕落,比一般人更加让人乍舌。

清人笔记中,对士大夫的谄媚有所记载。这里,就讲三则这样的事情。

本文出自孙静庵(生平未详)《栖霞阁野乘》卷下《士大夫之谄媚三则》一节。

乾隆(清高宗年号,共六十年,公元1736年至公元1796年)时期,某太史(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喜欢巴结逢迎权高位重的人。这位太史,自己钻营之外,他的太太交际也很用力。这位太...

Read more

【原创】清朝官太太生活态度一例:王蕴斋夫人的拘泥与固执


作者:史遇春

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在变化,人的社会地位也在变化。

翻开长长的历史,清朝仿佛也就只在昨天。

可是,看看清人笔记中对清朝女性的记述,可笑之中,又有着深深的可悲。

或许,那些有文字可循的对女性的记载,根本就没有代表性与普遍性,但是,仔细看,还是能从中看出放大或者缩小了的社会实况。

这里,就说一说一位清朝官夫人的生活态度,看一看她的拘泥与固执。

读清人笔记,孙静庵(生平未详)在《栖霞阁野乘》卷下有《王蕴斋夫人之拘执》一节,本篇即据此节成文。

文中的人物,我原本想找出点历史资料来,介绍一下他们的生平。可是,资料比较少,也就作罢了。

笔记作者,似乎是把这些当作笑料来写...

Read more

【原创】咸丰帝生母之死:清人笔记中的宫斗


作者:史遇春

人之所以可爱,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人的善往往超出想象。

人之所以恐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人的恶往往没有极限。

清宫戏很多,宫斗是主要的题材之一。

许多时候,戏中的情节夸张,让人感觉到做作。

一些时候,戏中那些让人乍舌情节,远远没有超越历史的真实。

这里,来讲一段清朝的宫斗,看看清人笔记中是如何说这些宫廷往事的。

读清人笔记,罗惇曧《宾退随笔》中有《孝全皇后赐死康慈太后尊号》一节,本篇即据此成文。

清宣宗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是清文宗咸丰帝的生母。

既然说到孝全成皇后,那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她的情况。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一等男颐龄之女。清宣宗道光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