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晓春

高级经济师。曾任浙商银行行长。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董事。 现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第三方支付本身不赚钱 如何应对SWIFT切断风险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关于国际结算、国际清算等话题,这些问题属于非常具体的业务操作问题,从银行具体操作角度来与各位分享我的观点。

  第三方支付没有分银行蛋糕

  首先有几个概念我们需要清楚,分别是支付、结算、清算。在传统的货币银行学里,结算和支付往往是放在一起讲的,或者就是叫支付结算业务。但是从现实的发展来看,这三个概念应该分开来。所谓的支付就是指个人和个人之间,或者个人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直接支付,尤其指现金支付。所谓结算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个人和企业之间通过银行账户进行资金的划转汇款和转移,是通过银行来做的,这个一般叫做结算。至于清算是指银行之间资金往来的账...

Read more

短期不宜匆忙出台宏观强刺激政策


  目前看来,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需要持续一小段时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如果这样的话,人员、交通的完全隔离,对疫情的控制肯定有好处,但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供应问题,民众对疫情的恐慌有可能转化为对生存的恐慌,这反过来会对控制疫情,战胜疫情带来困难,并且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各地政府在做好控制疫情传播的前提下,立即有管理地组织企业复工。

  我国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商贸物流企业,大量的工作人员是外地人口,要复工,必然带来人口的大量流动,会对疫情控制造成困难。

  现在,各地都对外来人口,特别是疫情多发地来的人口实行14天隔离制。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从...

Read more

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民企融资问题之所以久攻难破,银行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性有效的银企关系是一个深层次原因。2019年底,中央为民企发放政策大礼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改善银企关系,鼓励银行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

  我国目前的银企关系是什么样的?如何形成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善银企关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回溯了我国银企关系的发展历史,并认为“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银企关系了”。

  他提出了七个构建良性银企关系的建议,强调企业自身必须确定主办行,且这个主办行的选择必须是明确的&mdash...

Read more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七大猜想


 

  不约而同,世界多地都在加紧数字货币的研究。其中,中国央行走在前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谈到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时表示,下一步央行将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原则,合理选择试点验证地区、场景和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和丰富DC/EP功能,稳妥推进数字化形态法定货币出台应用。

  中国会成为首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国家吗?中国央行若推出首个数字货币,对全球的货币形态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数字货币在哪些场景的应用更合适,数字货币的推出对支付领域以及现有支付格局、对商业银行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央行数字货币能否成为生息资产?数字货币能否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围绕这些数字货币...

Read more

理财子公司的角色应该是提供最安全的产品


  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在四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才能够真正走得更远、更具竞争力和特色:

  一是定位于理财市场上面最保守、提供最安全产品的角色;二是为客户选择安全的资产、配置安全的资产;三是更准确理解战略协同、业务协同、项目协同的涵义;四是注重风险的隔离,其中更重要的逻辑即把整个业务走向市场,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整个理财市场上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做好自己的定位,才能迎接挑战、做好转型。

  银行的定位到底怎么定?招商银行的刘辉行长提到,银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老百姓对银行有天然的信任,但这个天然的信任是靠银行几百年做下来的。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老百姓对银行已经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