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已过,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防疫压力依旧难减。明确病毒的传播方式及感染风险,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防控措施,是实现高效抗疫的基础。
早期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携带者会将病毒颗粒散播于环境中。这些脱落的病毒颗粒可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同时保持传染性;在黏附于物体表面后,它们甚至能存活3天(具体取决于温度、湿度和表面材料等因素),换言之,在此期间人们若不慎接触到被其污染的表面,也极有可能被感染。那么,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两种传播方式中,究竟哪一个传播性更强?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观点增进了我们对空气传播的了解,也颠覆了我们过往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