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制度转型、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著有:《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近年提出的“中性政府”概念引起学界众多关注。

国企患上投资饥渴症 习惯高负债经营


  中国的高杠杆有自己的逻辑。一是储蓄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央行的基础货币扩张主要就是外储增加。另外,居民储蓄交给银行,银行放大又变成货币。二是经济下行之后关注点的转变。通常而言,当经济增长上行时债务规模增加,但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抵消了债务的增长,债务/GDP一般来说是下降的。债务本身并不一定产生负面影响,但关注原因在于高杠杆率可能导致坏账的问题。

  以改革的方式降杠杆是非常好的思路。企业部门杠杆率很高,但国企的杠杆率更高,潜在的坏账率就会很高。目前国企的投资饥渴症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国企养成的惯性是大举借债而并不关注资本回报率,习惯于高负债经营。这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没有问题...

Read more

中国经济成功有赖于体制和制度优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推动了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也催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经济理论。

  突破经济学一价定律,促进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平稳转型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一转型无先例可循、无理论可依。一批中青年经济学者创造性地提出了渐进式改革的理论和方案,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早在1980年,就有经济学者敏锐地意识到,计划经济的一大弊端...

Read more

特朗普惩罚中国得不偿失


  尽管上任第一个月似乎给世人带来了混乱感,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显然信守了他的多项竞选承诺。然而,他最经常提到的承诺——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到现在还未付诸行动。

  美国新的行政当局正在收缩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地位,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证明了这一点。特朗普和他的亲密顾问认为,双边协定是实现“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原则的更佳途径——那么,他们为何没有对中国采取行动呢? 我相信,他们是还没想出如何通过此类协定...

Read more

中美会争夺全球治理主导权吗?


  与许多常常忘记自己竞选承诺的前任不同,特朗普(Trump)总统正将其在竞选中发表的反全球化言辞变成具体政策。美国政府转向奉行“美国优先”的方针,不仅会减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还将影响随着世界多极化而变得脆弱的全球治理体系。

  以前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寻求增强美国在全球治理上的领导地位,而特朗普正决心推翻这一切努力。到目前为止,他最大胆的举动是退出奥巴马牵头与其他11个环太平洋国家谈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TPP不仅仅是一项贸易协议。实际上,大多数研究发现,它对美国贸易的影响应该极小。相反,它更多地是...

Read more

今年中国经济犯了两个错误 明年还要打硬仗


  大家下午好,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展望一下明年工作的重点。谈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回顾一下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的什么是,完成情况什么样。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制定了5个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5个工作抓到了中国经济的要害。中国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减速,今年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

  通常经济增长减速的时候,就会出现过多的库存,杠杆率会上去,也会出现一些“僵尸”企业,跟上一轮1998到2003年的减速一样需要一个调整,叫做结构调整。这...

Read more

应推行注册制改革扩容股市至1万家


  「精彩观点」 

  今年以来,全国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民间投资疲软让人忧心,其下行原因是什么?产权保护能否应对下滑态势?自2015年股灾以来,中国股市一直备受关注,如何进行改革保证其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同时经济学理论的哪些创新发展,能够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我们听听姚洋如何解读中国民间投资下滑之谜、中国股市发展之路,详谈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路径。

  关于民间投资的下滑,姚洋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现在处于经济周期的底部;如何应对?姚洋表示首先认识到这点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民间投资下滑是短期情况,不能用长期的方法治理,短期唯一的办法就是政...

Read more

为什么我和林毅夫对经济乐观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下最近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的一些研究成果,还有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现在我国经济形势不是太好,悲观的声音比较多。我和林毅夫老师一直比较乐观,我们的乐观有乐观的理由。我要做一些横向的对比,谈谈为什么我们应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乐观的心态。

  大家知道,“十三五”规划将经济增长还是放在第一位的。当然,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没有增长,要做其他的东西,都是很有难度的。特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一个政治任务,就是在2010年的基础上,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今后...

Read more

只会挑错的经济学家辜负了这个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座谈会上,希望学界能从中国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理论,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所以要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理论,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我认为这个要求是非常正确的。

  从以上考虑出发,我在新政治经济学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本文重点会就新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意义、研究方向及对若干问题进行一些反思。

  新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巨型国家,国土面积超过欧洲,人口是欧洲的2.6倍。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和政治传统。中国的独...

Read more

城市化一定意味着拥堵和污染吗?


  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像世界各个经济体一样,有经济周期,像人一样,会发烧感冒,发烧感冒就要清除体内的病毒。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不能靠外延式扩张来推动经济整体的增长。

  只搞双创是不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很重要,中国的发展是从沿海开始,我们现在向内陆推移,这里有巨大的潜能。

  城市化和生态经济相辅相成,城市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巨大的集约式节约,在城市里搞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成本会更低。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生态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正是因为有过去30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才能够坐下来享受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下面我将从经济增长...

Read more

当下对中国经济的五个误读


我要讲的是澄清关于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效率、投资、结构调整和保增长之间的关系、货币超发以及货币紧缩和降杠杆。

误区一:经济放缓是效率下降导致的

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都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我们的效率在降低。并且认为效率的下降,说明体制出问题了。我认为这样的一种看法是本末倒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经济学家衡量效率的指标叫做全要素生产率(TFP),按照索罗残差的算法就是,经济增长率减去资本和劳动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权重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回报占GDP的比例。还有其它的办法,万变不离其宗,都跟全要素增长率有关系。这个指标的问题是,它高度的顺周期,当经济处于扩张期的时候,资本和劳动力被充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