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制度转型、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著有:《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作为制度创新的经济改革》、《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近年提出的“中性政府”概念引起学界众多关注。

城市化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点


  本文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的城市化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不再像过去那么迅猛。那么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这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党和政府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例如提倡创新创业。这些都是对的。但我认为,要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光靠创新创业是不够的。

  可以对比一下中国现在和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情况。二者具有可比性。一方面,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收入水平和中国现在的收入水平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基本上是一样的。另一方面,日本在1973年以前和中国在2012年以前实行的增长模式也基本上是...

Read more

中国式创新,可对德国和美国模式兼收并蓄


  我今天下午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创新的想法。事实上在苏州特别是在创业周,在企业家面前谈创新有点班门弄斧,因为我们这些企业家才是创新的主体。但是话又说回来,苏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苏州是中国经济里头为数不多亮点的地方,我们在很多其他地方包括原来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现在政府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有些地方还不得不到银行借钱发工资。实际上整个中国经济现在是处在非常低速运行的状况。

  前面姚景源先生已经讲了我们换档的重要性,下一步一定是要走向创新,那怎么去创新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我们现在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大家到国外去干,现在到国外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我们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了我们应该...

Read more

中国面临改革与增长的艰难平衡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显示了好转迹象。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的财政和货币刺激举措已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然而,对于这个似乎是好消息的情况,中国国内的反应却一直十分复杂。

  房地产业再次开始增长。尽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降,钢铁、铝和煤炭价格却已大幅上涨。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涨幅则升至2%以上。

  不过,尽管部分经济学家相信,要想让中国恢复其潜在增长速度,就必须采取刺激政策,更多经济学家却担心,中国政府正在重返用投资和信贷扩张来驱动增长的老路。今年5月8日,中共党报《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曾发表对一位“权威人士”的罕见访...

Read more

深入的工业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十三五规划制定了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也就是今后五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6。5%。这个目标能不能实现,跟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高度相关。本文分为两节。第一节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那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共性,第二节是中国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

  那些成功达到高收入标准的国家,对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过程有什么样的贡献呢?正如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说的那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失败实际上是很容易的,只要做错一件事,可能就失败了。高收入经济体都非常相象,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才能成为一...

Read more

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赶超?


  供给侧改革是近期国内经济界议论的一个热词。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制定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是围绕着供给侧改革展开的。那么,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中长期与短期的关系?中国经济赶超的驱动力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经济长周期与供给侧改革

  从历史上看,供给学派是以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面目而诞生的。从二战结束到上世纪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策界占据主导地位,其提出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大萧条,侧重于从需求面着手解决问题。由此,战后美国经济进入长达20多年的以投资和消费需求为先导的空前繁荣...

Read more

为什么说外界对中国经济的反应过度了


  在上个月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布,中国政府将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提高到3%。这将使中央政府的预算增加约6000亿元人民币。在兜了一大圈试图通过供给侧措施来拉动经济后,北京最终重新考虑财政刺激手段。甚至在中央政府行动之前,地方政府就开始放宽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这些措施已开始显出成效。一线和某些二线城市的房价开始再度上涨;内陆城市的房价停止大幅下跌。钢材价格经历长时间下跌后显出回升迹象。

  然而,这些事态发展并没有得到国际企业界的积极对待。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不久,穆迪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理由是鉴于改革面临艰巨挑...

Read more

房地产业再繁荣拉响经济回暖的号角!


 

  需求拉动是造成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

  结构改革是必然的,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一脉相承,同样是为了加快改革的步伐。实际上,改革是长期的,它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存在的。

  但我们今天要谈的则是短期问题:当前,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经济状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现在经济下行已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新经济中创新的部分还好一些,传统行业却差强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金融危机,这一轮的经济下滑要以上一轮的经济上升来做参照。为什么这一轮下滑让我们产生了比以往强烈的危机感?因为金融危机的前十年,我们上升得太快...

Read more

不要迷信美国 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脊梁


  很多人觉得美国没有制造业,仅靠服务业、金融业发展起来。但是,其实美国的服务业服务了全世界的制造业。所以不要被它所迷惑。而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要依赖于制造业。

  不迷信美国,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脊梁

  2015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比工业高出10%。我认为这是所谓的三期叠加造成的。

  第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成功经济体工业化达到顶峰之后,其就业达到全部就业的30%,中国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此后就业就开始下降。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走过这个过程,包括韩国、日本等,这是所谓工业化的倒U型曲线。如果没有这个过程,...

Read more

中国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国的经济表现依然让世界感到失望。2015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Caixin manufacturing PMI)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Caixin service PMI)均低于50,表明企业界对2016年感到悲观。除此之外,离岸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正在上升。今年可能将是中国经济自1998年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繁荣或萧条期,前3个周期每个大约都持续了7年。首先是1992年到1997年的繁荣期。然后是1998年到2003年的萧条期。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由于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这一时期并未因全球金融危...

Read more

我们即将面对低谷的经济态势


  展望明年,恐怕也不会太好。我想现在经济下行,恐怕是三种原因叠加起来造成的:

  第一,经济危机之后,世界整个经济在收缩。世界贸易实际是在收缩的。中国也在跟着收缩,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如果世界的贸易在收缩,中国的贸易也在收缩。这样造成了中国经济一个巨大的(转变)。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3,现在这1/3基本上没有了,开始变成负的了。这是我们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第二,从内部来说,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也面临一个结构转型。我们的工业化进行了二三十年,到2010年、2012年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顶峰。经济学上的一条规律,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