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俞敏洪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人素质退化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或一集团,如果控制了其他人的生存权利,并对大众进行驯化和圈养,是人类文明最可怕的事情。他会使大众的素质大大降低,并且逐渐丧失独立生存能力。而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创造性必然丧失殆尽。服从和奴性自然产生。

 

如果说控制者对付强大竞争对手的方法是消灭。那么,对付那些对自己有用而又具有独立性的人群,则是劣选、驯化和圈养。他们利用强制的力量,把其他的人强行纳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体系,把他的人变成自己的生存工具和附庸。人类社会的历史,大部分时间是一个驯化历史。强权者驯化大众的方法,和驯化其他动物的方法是完全一样:一面是暴力...

Read more

思维标准化是扼杀中国人创新思维的第三杀手


    当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筛子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了之后,我们的精英们就像生物学家一样,找出各种理论论证中国人没有创造力的原因,于是劣根论,文化论、儒教危害论纷纷出笼,有的干脆否定,中国人根本没有创造智慧的细胞,这些理论逻辑严密,无懈可击,论证充分,和生物学家的鱼理论一样,完美无瑕,但是,他们都不是真相,而真相就是我们”“灵魂之筛。在我们的社会中,这个灵魂之筛到底有多少层,很难断定,至少不少于18层,而我们犹如从18层地狱一层一层往上爬的小鬼,能够爬出来的的确太少了。

&nbs...

Read more

教材的“标准知识”扼杀创造力


    学校是第二杀手,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相似,他们首先要求孩子听话,其次是学习好被权威选定标准知识,以最省力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听话和服从成为老师基本的要求。老师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家长相似,用惩罚和奖励进行过筛,凡是听话规范的学生,会受到表扬和奖励,不听话的学生则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在这个筛选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丧失了独立个性,同时丧失了创造的能力。教材的标准知识是一个更深层的灵魂过滤,凡是符合权威、领袖观念的知识,被规定为标准知识,而其他的不符合权威和领袖观念的知识,则完全被...

Read more

“听话的孩子”几乎都丧失独立创造力


    我们从出生到成年,每成长一步,都必须经过我们社会已经设置好的灵魂之筛,必须改变自己的灵魂形状而通过规范好的筛孔,否则就无法前进,要么被挡住去路,要么被社会遗弃。一次次的筛选,一次次的被迫的自我改变,我们灵魂中那些独立的、非规范的、自由的创造的要素,就一点一点的丧失了。最后我们都成了整齐划一的规范个体,而差异性的创造能力,也完全丧失了。我们是一个天生喜欢稳定、规范的民族,我们讨厌非规范的行为和智慧。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我们设置、完善了一道道“...

Read more

扼杀了自由就扼杀了创造


    中国人是世界公认智力最好的民族之一,中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成绩,也远远高于欧美,可是中国人的创造智慧,却不被世界看好。这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结论,也一向是文化、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难道中国人真的比西方人缺乏创造力吗?中国人的先天素质中,真的缺少创造的因素?

    一些事实似乎否定了这个疑问:为什么在国外的中国学者大都比较优秀,而在国内学者大都一事无成? 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而欧美华人却获得了。如果少数人缺少创造智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成长的差异来解释,如果是一个民族,特别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整体缺少创造力,这就是一个...

Read more

对中国文化理解的智力问题


     蜗牛柔软的身体和笨拙的行为,是它坚固的外壳保护的结果,寄生植物独立生存能力的丧失,是寄主提供营养和能量的结果。当生物生存在保护、依赖的环境之下的时候,生物生命力的衰退,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文化的生命力,也具有完全类似的性质。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皇族的后裔和古典文明的命运,我们就会一目了然。即使我们认真观察一下身边被娇生惯养孩子,我们也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历史上所有的古典文明,无一例外全部衰退了,而且没有一个被重新复兴的例证。而新兴的美洲文明,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无论我们感情上是多么的失落,我们都无法否认这个事实的存在。古典文...

Read more

多数人的力量大于少数人的力量


      在力量决定以切实的世界上,民主社会的奥秘就是“多数人的力量大于少数人的力量”。民主政治平稳运行的原因,是“力量预警的结果”。其秘密的语言是:“多数派在暗示,我们人多,力量大于你们,你们就自动服从吧”,而少数派则暗暗应答:“我们力量小于你们,我们只有服从”表决结果。这种预警的方式,避免了暴力。如果对方不自动让步,暴力就是自然的选择。从力量预警的角度看,民主社会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或者五个类型:

 

 

1 成熟的民主...

Read more

“是与非”的“辩证与量化”


        辩证法是一种非常诡秘的辩论技巧,他可以轻易把你的思维搞混,而你却不知道为什么?其实这种技巧很简单,就是在思维判断中:引入绝对概念、抽掉量化要素,更换判断尺度、小概率混淆等。对这个问题,单纯进行理论论述可能很麻烦,而且极容易陷入抽象的混乱。还是来看一个实例吧。

 

1、A、例如,A很少撒谎,B经常撒谎,你正常的判断是A是诚实的,B是个骗子。

 

 辩证法:A是绝对诚实的吗,他从来没有撒过谎?B是个绝对的骗子吗?他天天撒谎?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吗?你被问得哑口无言,从辩论的角度讲,你失败了,辩...

Read more

友善和仇恨取决于我们的期望值


        我们现在已经具有了这样一种思维习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有意无意的对事情的结果进行预测,并对行为预先设定一个主观的结果,我们通常把这个预先设定的结果称为期望值。当我们设定一个期望值之后,我们的潜意识就把这个预设的期望值,当成衡量行为结果的标准。

        例如,当设定一个期望值A之后,我们的行为结果B,就与这个期望值形成了三种基本关系; A=B ABAB。这三种基本关系就决定了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三种心态。当A=B时,我们感到满意,心态平衡...

Read more

人类焦虑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个人,大脑中都同时存在很多要做的事情,他们被同时存储在大脑中,按照轻重缓急、利害大小排队等候处理,最优先的当然是利害最大的问题。但是,当突然的危机或者不明刺激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强行排在最优先的位置,这是自我对强烈的、不明的、危险的刺激给予的特权。目的是为了预防不明危险的伤害。例如,当我们正在工作的时候,突然的一道闪光、一声巨响,就会直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而中断正在进行的工作。

在我们大脑中,排队等候的问题,类似我们没有完成的短文或者语句,他们中有的是处于问号状态,有的是逗号状态。那些处于问号、逗号的问题,一般是因为某些突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