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早的文字狱,是康熙时的庄氏刊刻《明史》案。浙江湖州富户庄氏在刊刻《明史》时,书中有指斥满人的话,1663年被人告发。当时庄已死,仍被刨棺焚尸,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刻字、印刷,甚至卖书、买书的人等,共有七十多人被杀,另有几百人充军边疆。雍正时文字狱更甚,罪名也更加奇特。例如,朝臣查嗣庭出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帝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嗣庭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流放。 还有一个叫徐骏的官员更冤,仅仅因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
作者文章归档:俞敏洪

食色,性也。
“食与色是人的本性,而太监在阉割之后,性功能就丧失了。繁殖能力的丧失,使他们觉得人生无趣,生存的意义也只是为了生存,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对他们都不再有意义了。有性欲的人,能使自己身上产生巨大的生命活力,为了后代,于是便有了强烈的进取心。如果失去了性欲,便会认为自己的生命正在消失,进取对于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他们丧失了正常生物的基本机能,他们没有正常人的稳定生存目的和正常的心态,因此太监在很多问题上,态度消极,生活随和,甚至会主动地放弃努力。然而太监一旦掌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精英们的争宠是可以理解的:做一只受到恩宠的狗,要比做一只流浪的丧家犬舒服的多。现代精英们的精神阉割大多数是自愿的,属于“自我革命”的类型,这种革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地位和利益,这些丧失了灵魂的家伙,和丧失性根的太监的心态相似,他们根本没有真理的概念,唯一的存在的是如何获得主人的宠爱。他们说谎成性,毫无诚信、贪污腐败,不知道知道责任为何物,只知道效忠主子。可悲的是他们无论在舆论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是我们中国的人的象征。一个不受信用,信口开河的形象就这样被加在了中国人的头上。在他们主创的太监文化和他们的行为把中国人形象搞坏的时候,他们...
中国文化的唯一任务就是一切为主子服务
历代帝王完善了统一脑袋的艺术,中国文化从此走上了一个人思考,其余人颂扬解释的时代,所以中国文人最大的特长不是创造,而是解释、理解,为主人的观点找到更多更好的证据和理论支持。主人的一次讲话,甚至一次发昏的胡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精英文人、以成千上万方式,找到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证明主人绝对正确和英明伟大。主人事实上是最聪明的,它非常清楚一个事实:尽管精英们口口声声表明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良心,自己的独立性,自己对真知的追求。但是,他们真正想得到的是利益、权力和主人的宠爱。主人们则定下一系列奖惩等级:对这些精英根据迎合和献媚的水平,和对民众的欺骗结果进行赏赐,把他们有科...
保住脑袋是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真谛的原因
纵观中国文化的历史,掌握主流文化话语权的几乎全部是御用文人。而这些精英由于被统治者圈养着,他们自然变成了被阉割的精神太监。他们为了保住脑袋或者为了得到主人的宠爱。被迫或者自愿阉割自己灵魂。他们的理论,既不是事实的真相,也不是自己真心愿意说的,而是主人喜欢听的或者对主子有用的。所以中国文化变成了一个由谎言构成的巨大迷宫,这是我们很难理解中国文化真谛的原因。
唯一的例外是春秋战国,那时统治者忙于吞并或者保命,没有精力阉割精神上的异类...
远离无赖和恶棍是唯一的自保方式
辩论有辩论的规则,如果你辩论失败,而用刀架在别人脖子上,让人闭嘴。你是无赖,令人厌恶。竞赛也有竞赛的规则,如果你在马拉松中,跑不过别人,就找一群打手把人按倒,痛欧一顿,你得到冠军了。你是无赖,令人厌恶。赌场也有赌场的规则,愿赌服输。如果你赌输了,让打手把钱抢回来,你赢了。你是无赖,令人厌恶。决斗也有决斗的规则,如果你不敢决斗,而让家丁把别人的头砍下来,你赢了。你是无赖。令人厌恶。当然,当你的力量强大无比的时候,大家只好躲着你。因为大家知道,远离无赖,远离恶棍,是唯一的自保方式。
&nbs...
生存对生物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
有人说,中国人天生具有奴性,并且振振有辞的能举出许许多的的证据。这不仅仅是胡说,而且是无知和愚蠢。本尼迪克特曾把日本民族的性格概括为菊花与刀两个象征。菊花为至柔,刀为至刚,至柔与至刚体现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的两极。而中国人的象征应该是黄牛和耗子:既能在长期的重压下任劳任怨,又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尽情的狡猾。 无论是菊花和刀,还是黄牛和耗子,都非人类的本性,而是驯化的结果。从生命的天性来看,每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但不具有天生的奴性,恰恰相反,他们天生具有是扩张的“王性”,而奴性形成,...
探索新路的四种基本模式
1、“黑夜寻路”模式:这个模式的典型情形,是一艘在黑夜中迷失在大海中的船,寻找航向的问题,谁都知道在这种寻路模式中最需要的灯塔。类似的情形是人在黑夜中寻路,如果他看到城市上空的灯光,即使脚下看不到道路,他也能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对于任何黑夜中寻路的人来说,目标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寻找新路的过程之中。只要我们具有清晰的目标,尽管我们行走的过程有障碍,我们也能沿着一个相对正确较短的路径前进。
2、“ 盲人登山”模式:这个问题类似盲人攀登高山或金字塔,尽管他看不到山顶,但是,能够感觉到...
重复和修正是最高的智慧
对于路的形成问题,鲁迅先生的论断可能是最经典的了。“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如果我们到荒山野岭、田野草原上去看看那些小路,我们就不会怀疑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如果细心分析一下崎岖不平、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们就会发现这里存在一个秘密:任何小路虽然弯弯曲曲,但是,它们都遵守“最短距离”或“代价最小”原则。任何一条小路,虽然都是人们无意识、非统一的选择结果,但是,在那个具体的环境中,都是几乎是最有化的选择结果。这说明大多数人走路都是本能的遵循...
抛开虚假浮华的炫耀,冷静地对待未来的命运
托马斯先生一篇平平常常的短文,不知具有什么魔力,紧紧拴住了我的心灵。尽管阅读这篇短文是几年前的事。可是,伊克人那模糊不清的形象却经常浮现在出来,并且带给我莫名的恐惧感,到底为什么,自己的确无法说清。现在附上全文,希望网友帮助解释一下,产生心灵恐惧感的原因。
伊克人(Iks)的小小部落,从前是在乌干达北方山谷里采集、打猎的游牧人种,现在可是一举成名了。他们成了文学上的一个象征,用来代表整个人类失去信心、失去人情味后,最终命运将是什么。两桩灾难性、决定性的事情降临到他们头上:第一件,政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