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来

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当代著名哲学史家。1952年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1976年中南矿冶学院(现名中南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同年留系任教。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冯友兰、张岱年先生。

金岳霖与胡适


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回忆中提到这样的事情:

一次一起在协和医院里开会,胡适跟金岳霖先生说:我写过一篇文章,你看过没有啊?金先生说:看过,很好很好。胡适很高兴,因为金先生称赞胡文很好。金先生接着说:文章很好,可惜你少说一句话。胡适赶紧问:一句什么话呢?金先生说:你少说一句我是哲学的外行胡适这篇文章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哲学是什么?哲学在我看来,就是坏的科学,或者说是不好的科学。胡适的文章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因此金先生就笑他:你是哲学的外行,不能说哲学是坏的科学。此事见载于《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东方出版中心,2006)。

关于胡适30年代反哲学的…

Read more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评介


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评介

                       余敦康

 

本书与作者于1995年刊行的《古代宗教与伦理》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重点在于进行探源性的研究,厘清中国文化在前轴心时代的思想积累及其所取得的阶段性的进展,如何为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与希腊、印度、以色列几个地区同时产生了轴心期的哲学的突破,由…

Read more

“文明北京”与北京文化的生机


“文明北京”与北京文化的生机

陈来

 

2008年奥运会前,主办城市北京市提出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成功主办这届奥运会提供了方向。奥运会之后,北京市采取积极衔接的文化战略,把“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立即转换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努力把成功举办奥运的口号转换为北京市的日常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这种积极转换的意图是很好的。不过,要使新口号能要像奥运口号一样取得明确的效果,还需要一些条件。比如,“绿色北京”的提法比较清楚,就是致力于发展北京的生态、环保的建设。而“人文北京”的提法,相对而言,包含的意义相当广泛,如历史风貌、教育、文化等…

Read more

朱子的学术思想与现代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目前越来越得到关注大学教育的学者的重视。中国大陆目前通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中国文化的经典课程,促进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在这方面,朱子对儒家经典学习所持的主张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知道,朱子的经典解释有其明确的哲学基础,此即大学所谓“格物”和“致知”的问题,故朱子的经典解释是与朱子的学问工夫论紧密联结的。朱子一生学问致力于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而对大学的几个重要观念的诠释在他的整个经典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子少年时即受教读《大学》,临终前仍在修改《大学章句》,他以超人的学识和智力,把终生的心力贡献给这一篇短小的文献的整理和解释。…

Read more

朱子的学术思想与现代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目前越来越得到关注大学教育的学者的重视。中国大陆目前通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中国文化的经典课程,促进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在这方面,朱子对儒家经典学习所持的主张对我们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知道,朱子的经典解释有其明确的哲学基础,此即大学所谓“格物”和“致知”的问题,故朱子的经典解释是与朱子的学问工夫论紧密联结的。朱子一生学问致力于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而对大学的几个重要观念的诠释在他的整个经典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子少年时即受教读《大学》,临终前仍在修改《大学章句》,他以超人的学识和智力,把终生的心力贡献给这一篇短小的文献的整理和解释。…

Read more

《宋元明哲学史教程》




《宋元明哲学史教程》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由于这本书没有序言或后记,所以我在这里就此书的特点略为说明几句。

我以前出版的《宋明理学》是作为研究生教材来写的,出版后一直反应良好。但也有授课老师跟我说,从教学来说,内容还是嫌深了一些。我想这可能是对的,尤其是用来作本科生课程使用的教材时,讲授必须舍去一些内容,还应该补充一些浅显的解说。

最近五、六年来,北大哲学系办的研究生班、国学班,我所主讲的“宋明理学”课程,虽然仍然发给学生《宋明理学》作为教材,而我实际讲授的底本,则是这部《宋元明哲学史教程》。这部教程可以说与《宋明理学》是相匹配的教学用书,但内容较《宋明理学》有所调整。如宋代部分增有陈亮…

Read more

《马克思进文庙》


《马克思进文庙》作者:郭沫若
1926年1月1日出版的《洪水》第一卷第七期,

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猪头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

子路先看见了,便不由得怒发冲冠,把筷子一掼,便想上前去干涉。孔子急忙制止他道:由哟,你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呀!

子路只得把气忍住了。

回头孔子才叫子贡下殿去招待来宾。

朱红漆的四轿在圣殿前放下了,里面才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人来。

子贡上前迎接着,把这西洋人迎上殿去,四位抬轿的也跟在后面。

于是宾主九人便在大殿之上分庭抗礼。

孔子先道了自己的姓名,回头问到来…

Read more

清华国学院的使命


清华国学院的使命

陈来

 

“国学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即对于中国文化之研究。中国文化有几千年连续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化的体系博大精深。经过百年来与外来文明的融汇,中国文化不断实现着新的发展与更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全球化浪潮冲击世界的今天,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文明及其历史发展,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简称清华国学院)的建立,就是要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国学术的卓越发展,为重振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的雄风而尽其努力。

在清华的历史上,1925年曾成立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当时亦通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后因各种原因,在…

Read more

宗教会通:社会伦理与入世关怀


 

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宗教会通,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这里所谈的会通,首要和主要的,应当是指中国宗教的会通。宗教会通涵盖了几种意义,如,在传统中国长期发展流衍至当代的本土宗教(儒释道等)的会通;又如,可指在中国文化的地区里面,各种有较大影响的宗教的会通,这就不限于儒释道等本土宗教,而可以包括基督宗教等。而我以为,本次会议主要关注的,应当是在前者。至于会通,就时间性而言,则当然不止是指儒释道会通的历史,也更指儒释道等的当代会通。至于“会通”本身的意义,是指理论或实践的一致、相通,是对于此种一致感的寻求和肯定,是对对立、紧张的化解。

 

近二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