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共产主义,而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多元化也必然占据未来社会的主流,也称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共产主义也会多种多样,绝对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社会形态,其所有制度、分配制度也可能会采取多种形式。南街村就是农民阶级的共产主义设想。
理想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共产主义决不是单一的某种形式,也不是某一个伟人的简单设想,每个人、每个集团乃至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共产主义设想,南街村就是农民阶级的共产主义。
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的南街村,有回、汉两个民族,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是南街村集团,年产值达18亿人民币。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称,要把南街村建成“共产主义的小社区”。
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组建了国家大型一级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南街村着力兴建食品、农业生态旅游、医药、电器、钢铁等五大工业园区,聘请专家、博士等高级人才管理企业。
由于集体实力的发展壮大,职工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免费享受20多项福利待遇,生活、住房、上学、就医等方面无后顾之忧。毛泽东思想和雷锋精神是南街村的两大精神支柱,也就是南街人的“傻子精神”,讲求人人做好事,人人都奉献。
南街村是在村党委坚强领导下,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的村庄,生产资料全部公有,属公有制集体经济。分配制度采取“工资+供给”的分配方式,极力缩小各项差别。
实行工资加供给制,主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相当的高度,还必须实行工资制,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同时 ,集体已经具备了较强实力,有了实行供给制的物质基础,搞一部分供给的成分,体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原则,让人们感受到共产主义的美好,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其二,从南街村的实践看,供给制成分的增加,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铲除私心和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途径。南街村首先解决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问题,通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吸引力,使个体、私营经济逐步转向了集体经济,实现了生产资料全部集体所有制。
南街村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资部分占30%,供给部分占70%,工资分两档:220元和250元。以后工资的成分会越来越小,供给的成分会越来越大,努力缩小差别。
从1993年起,南街村开始建设高标准统一样式的住宅楼,大套三室一厅,92平方米;小套二室一厅,74 平方米。村里统一配备了冬暖夏凉的中央空调、彩色电视机、席梦思床、高低柜、床头柜、液化气灶、抽油 烟机等都是统一配置。卫生间设施齐全,一天24小时热水不断,村民们洗澡十分方便。
在南街村工作的外籍职工,也逐步扩大了供给成分。目前,职工们在食堂就餐一律实行了主、副食免费;职工公寓宽敞明亮,8个人一个房间,人均使用面积3.5平方米,房间内都配有中央空调,集中供暖气和冷气。村里配备了统一的床、被、脸盆、水瓶、茶杯、小柜。到南街村上班,只要带上换洗衣服就行了,上班穿统一的工作服。
追求大同世界,缩小差别,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首倡。这和中国历史上诸多次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是一致的,“均田,分粮”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别人有多少,我也要有多少”就是最好的例证。
然而,过度的追求同一性,否认和消灭差别,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是难以实行的,王宏斌说:“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建设共产主义,共同劳动,共同致富,共同享乐”。过度追求共性必然消灭个性,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要缩小差别,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只有一种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人与人之间毕竟是有差别的,尤其是对于追求个性的知识分子而言,南街村决不是理想的共产主义,只是一部分人的共产主义观的体现,我把它归结为农民阶级的共产主义。
写作背景:
在完成了南街村的考察之后,我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南街村当然不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然而南街村人民自信的笑容告诉了我们,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艰苦的思索之后,我提出了“阶级共产主义”的观点,那就是:不同阶级的共产主义观是不同的,知识分子讲自由发展,农民追求大同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不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种模式,而是所有模式的大融合;没有人可以代表全人类的利益,也没有一种单一模式可以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只要世界是存在的,矛盾就蕴含其中,差别化、多元化将是未来共产主义的最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