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

李英田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程已经过半。到目前,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基层、乡镇机关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已基本结束,少数同志随即产生“活动已经过去,可以喘口气”的松懈情绪,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要求随之放松,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也逐渐被人淡忘,学先进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活动期间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也不能很好地坚持了。这反映出少数同志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种错误认识,把先进性教育等同于先进性建设,认为“专项教育完成,先进性建设也就结束了”,这种错误倾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作为专项教育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却是一个长期任务一刻也不能停止,一刻也不能松懈。胡锦涛同志1月14日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明确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这充分说明,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时代总是不断地发展,共产党要不断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能寄希望只通过短期的集中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地解决先进性问题,而必须把它当作党建工作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一、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决定的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离开了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失去了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

革命导师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必须高度重视和保持自己的先进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些论述从根本上克服了资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唯心主义性质,使政党理论第一次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显示了其先进本质。列宁强调,“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列宁在创建和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提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吸收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优秀代表,集中了经过顽强的革命斗争的教育和锻炼的、完全觉悟的共产主义者。”列宁有一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并进一步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种先进性,决定了它必然要在自身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不断加强党的指导思想、理论路线、组织制度、纪律监督等方面的建设,保证党的各项主张始终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头。可见,保持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一个根本任务。这个任务完成得好,党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相反,党的先进性就丧失,乃至走向自我毁灭,党的事业也就一败涂地。

二、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是由党肩负任务的历史性和具体性决定的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的、实在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与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相联系,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具体的与历史的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两个维度,二者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同样如此。纵览人类历史,任何一种政治力量的作用和命运,都与时代潮流密不可分。一个阶级、一个集团、一个政党,能否具有和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归根到底,在于能否与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党的先进性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体现出来。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历史使命,党的先进性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因而,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始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延伸而发展、变化的,这决定了加强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总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同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课题紧密相联,我们党从成立至今8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紧紧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坚持先进性、体现先进性的历史。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是一个具有并始终保持了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带领全党探索出一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他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说到底,还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下,我们党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走出了一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重大发展。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把伟大的事业与伟大的工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从历史上看,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党的先进性建设仍然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来加强,使其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

三、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从我们党的主流和本质来看,党从成立到今天,始终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先进性建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的不同历史任务,保持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以巩固。这是我们需要保持和发扬宝贵经验。然而,并不是说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具有保持长期先进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大批老党、大党相继丧失政权,有的甚至彻底垮台,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教训。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的大党,却在一夜之间丧失政权。我们看一下苏共的经历:在它拥有2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到20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拥有将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丢掉了执政地位。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从这个党本身来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列宁创立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夺取政权、建设新社会、捍卫和推进社会主义等不同时期的斗争中,都根据环境和任务的需要对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提出明确的要求。列宁强调:要保护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正是因为保持了先进性,苏共不断取得胜利。但后来,苏共创新能力逐渐丧失,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宣传工作中说套话、说空话、说假话成风,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和国内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不能跟随时代步伐,加强先进性建设,不能使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时代要求。最终导致了党的垮台和国家的解体。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长期跟着苏共走,落后于时代,严重脱离群众,都纷纷丧失了执政地位。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看待。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因为丧失了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胜任时代提出的要求。

这些事实警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党的先进性建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先进性建设,才能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四、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是由党内存在突出问题决定的

我们党已经拥有6800多万党员,3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党员队伍是适应这些要求的,是有战斗力的。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在突发事件、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第一,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政治意识淡漠,缺乏应有的敏锐性,甚至有些党员干部以不负责任的“第三者”立场或旁观者态度来看待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不把自己看作执政党的党员,而以“你们党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党的建设。

第二,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宗旨意识淡薄,作风漂浮,对群众呼声不闻不问,不能正确处理实现自我价值与党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关系,工作中贪图虚名、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自由主义、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严重,口头上讲与中央保持一致,行为上各行其是。 

第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一些党员干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认为党的执政地位稳如泰山,忧患意识和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观念逐渐淡化;权力观念错位,把党和人民给予的地位、权力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是用其为党和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为个人或小团体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利益。

第四,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有的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松松垮垮、瘫痪半瘫痪状态,甚至有的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发挥任何作用,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这些问题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格格不入,水火不容,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党的执政成效,影响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影响了党的生命,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可以说,上述问题的存在是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是与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这一时代特征分不开的,是与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分不开的,归根到底属于党的先进性问题,解决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靠简单的几项活动就能解决的,这要求我们作好长期的准备,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总之,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能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能保证将来先进。先进之路无止境,追求先进无止境。先进性建设是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需要常抓不懈。

 

 

通联:100091   北京市1967信箱2005博士第二支部   李英田

电话:01062881624   13161625024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作者简介李英田(1975-),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已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