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探析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探析

 

李英田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摘要】如何确认识和处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现实中一些企业把两者割裂开来,认为“企业文化时髦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时了”,重视企业文化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文章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提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两者各有侧重,不能互相替代,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新的结合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探析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比,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它以贴近企业根本目标、贴近群众实际等特点,容易为企业领导和员工所接受。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单位却把企业文化提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认为“企业文化时髦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时了”,还有的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可以取代思想政治工作。这些认识和做法把二者割裂开来,无形之中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这首先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问题,如果不澄清这一问题,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根本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指企业成员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以及这些方面通过企业的产品、设备、广告、装潢、服务、环境等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发生的文化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照党的纲领和中心任务,通过有组织、有意识的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发挥作用的对象来说,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从研究企业员工共同价值取向出发,注重激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强调自我激励约束的作用,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育人为业,以培养人的世界观为本,旨在用共产主义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都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在培养人真、善、美的内容上是一致的。两者都是做人的工作,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都强调协调好企业内部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工作目标。

第二,从发挥作用的环境来看,两者都是在相同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无论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一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生产经营状况、规章制度、产品结构、员工素质、技术水平、领导能力、公共关系、经济效益和分配方式等等因素;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宏观调控、市场情况、社会责任等。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在这种既确定又多变的环境中进行的,都会受到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从发挥作用的效果来看,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标。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软管理,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从大的方面讲,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可靠保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见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终极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企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范畴不同。企业文化是产生于西方资本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通过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它的主体是经济理论和行为科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对干部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延伸,其本质属性是政治学。它有着自己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组织体系,它的主体是哲学、政治经济学,隶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内容不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道德教育,培养四有员工队伍,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激励等方法对员工的思想、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予以解决。企业文化则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主要通过创造文化环境来影响人、制约人的行为,形成企业管理价值取向的群体意识。

第三,机制不同。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党委集体政治核心领导下,专职兼职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其运行方式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依靠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教育和正面灌输。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员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四,特性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员工队伍;同时,对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思想、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及时予以解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党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具有较强的共性特征。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由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同的应用科学,二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不能互相代替。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会使企业失去鲜明特色,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缺乏工作创新力度,就不会有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企业文化取代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本身,更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都会破坏企业文化的健康、顺利发展。

首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它必然要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出发,强调注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四项基本原则,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有效保障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此外,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西方企业文化的积极扬弃,因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比西方国家晚,既不能盲目模仿,全盘接纳,又要注意把西方企业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如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重视人才,重视质量,重视信誉)加以借鉴吸收。我们的企业文化既要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发展规律,从而促进管理、促进效益,又要保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文化的自发式地形成发展,不能保证以上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

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领导的实质在于执政为民,党所做的一切都在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在企业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与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这只是从总体方向上讲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进程中,由于观念、体制、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可能出现脱离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利益。

再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前面已经提到,企业文化更多地是靠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的,这只是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完善的工作队伍而言的。事实上,无形的企业文化需要靠有形的队伍、机制、规范加以强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不能也不应该完全自发地产生,它需要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而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的任务。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把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氛围以外,还要主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提供动力,推动企业文化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三、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供结合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应遵循的一个基本方针。然而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由于理论性、思想性较强,加之一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形式比较单一,载体少,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理论灌输和口头说服上。而企业文化丰富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找到了结合点,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相脱离的现象。

首先,企业文化在观念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一方面,企业文化就其产生、发展的过程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创新,这种理念本身代表着一种进步的潮流。从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企业中产生,到被美国企业所研究采用,然后迅速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说明企业文化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这个方面来讲,企业文化本身就是贴近企业发展、贴近群众实际、贴近经营者需要的典范。另一方面,日本的企业文化与美国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亚洲的企业文化与欧洲的企业文化是有差别的,每个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都不会照搬照抄别的企业文化,凡是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把企业文化的普遍原理与本企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因此,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的成功实践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在观念上提供了指导,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紧密联系本企业的员工的现实思想现状,而不能盲目照抄照搬。

其次,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它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企业文化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便于与经济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例如,企业文化中企业精神的塑造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企业文化中经济效益的增长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企业文化中员工队伍的培育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抓手;企业文化中制度整合的建设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设施”;企业文化中人格力量的雕琢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资源;企业文化中特色形象的刻画可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等等。

再次,企业文化在方法手段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借助企业文化提供的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通过创造出团结和凝聚职工的、能够增强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克服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弊端,改变在旧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实处。通过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的方法手段,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无意识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通联:100091     北京1967信箱2005博士第二支部   李英田

电话:01062881624   13161625024 

E-mail:   [email protected]

 



作者简介李英田,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生,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