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和谐社会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安怡军  李英田

 

【摘  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特定阶段的历史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密切关注和谐社会构建这一现实,从根本原则上创新,贯穿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从内容上创新,充实“和谐”内容;从方法手段上创新,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

 

【关键词】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统一起来,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并非彻底改革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在原则、内容、方法上进行必要的充实、调整。

 

一、从根本原则上看,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一系列转变。

1、把实现人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长期以来,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立足于“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政治宣传手段,甚至简单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种突击性的“救火”行为来看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能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不仅严重低估了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作用,而且也严重扭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肯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促进人的发展、从思想上“解放人”和“发展人”上来,通过组织、动员、激励和协调手段来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监督、约束和教育方式来促进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智慧和潜力上来。

2、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人的基础发展和人的理想发展相结合

所谓“解放人”、“发展人”,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人驾驭自然和社会能力。人的素质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其发展是依层次进行的。长期以来,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却存在着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和颠倒层次递进关系的现象,只重视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等大道理的教育,而忽视了人的基础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结果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极端,“基础”与“理想”相脱节,不仅难于收到实效,而且还会使人向“畸形”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一些错误作法,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是人的高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首先进行基础性内容教育,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否则目标再大,口号喊得再响,也是空的。因此,要注意开展全方位教育,把基础教育和高层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倡导大道理大原则的同时,重点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和人格教育,使每个人首先打好“基本功”,学会做人、做好人,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才会更加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3、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和满足人的正常需要

关注人的需要,满足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内含和根本要求,也应成为把“以人为本”当作核心和宗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内容上、形式上适应人的多方面正常需求,尽量实现 “因需要而利导”,才能吸引人,容易为人所接受,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宣传、灌输统治阶级意志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在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之中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代替人思想或强加给别人思想的工作,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项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实现人的思想进步和素质提高的工作。只有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才充满人情味,才有影响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才能促进人自身的和谐。

 

二、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实“和谐”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回答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要干什么,用什么样的思想政治体系教育干部、党员和群众的问题,它必须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出发,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影响和谐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充实有关内容。

1、要把和谐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我们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这就要求实践主体在建设和谐社会时首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和谐发展观,把握科学的和谐发展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和谐发展理论的研究、宣传作为重要任务。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2、要引导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树立统筹兼顾的行政伦理

每个社会形态正常运行和发展都离不开行政伦理的支撑。众所周知,“仁爱”是儒家政治伦理的核心,其“爱人”的理念内涵不是“博爱”,而是源于血缘关系、由里向外的“有等差的爱”,因此它是封建主义社会的伦理支撑。资产阶级批判了封建贵族的血统论,将“自然权利”、“天赋人权”、“人人生来自由平等”的伦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指导。“自由人的联合体”和“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制度”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正确的伦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所鸣奏的伦理应该是正确反映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和谐发展伦理。换言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离不开和谐伦理,特别是和谐行政伦理的支撑。行政伦理通常包含两大部分:一是行政机关整体的伦理约束、导向机制,二是行政机关人员的伦理观念及其操作。和谐伦理的支撑作用,就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使之相得益彰、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和谐伦理的树立一方面要靠制度体制,另一方面要靠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媒体的宣传,如,对于发展成效的宣传,就不能单纯从增长数量上看,而要以是否有利于协调发展为标准,以是否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为尺度,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来更新行政伦理,促进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行政伦理得到发展。

3、要在全社会倡导宽容、谦让的社会公共道德

和谐社会是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是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良好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公民道德的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道德基础,除此之外,和谐社会还需要倡导一种宽容的氛围和精神。要引导人们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尊重别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鼓励大家树立一种理性维权意识,面对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利益受到损害,可能有多种选择,但最明智的选择是理性的、法律许可的方式,而不可采取激进的手段去铤而走险。无论是理论研究、新闻宣传还是思想道德建设,都必须弘扬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范式,不能认同社会上的极端情绪和偏狭观念。

4、要激发人们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坚持和谐社会建设实践,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实践主体的又一个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二是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以有利于社会和谐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大力宣传表彰构建和谐社会的典型,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把构建和谐社会当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努力推进公共权力与公民社会对社会事务的共同管理,带头成为民主的表率、法治的表率、善治的表率、宽容的表率、诚信的表率、合作的表率。

 

三、从方法手段上看,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法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不是随意制定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它必须与一定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相适应。我们要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充实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手段。

1、要增加人文关怀手段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虽然可以从指导思想层面阐述,但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从方法手段上贯彻落实。和谐社会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造在社会基石之上的现代社会大厦,是根植于百姓生活之中的参天大树。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社会基层,立足于百姓生活,着力培育和谐的社会“细胞”。思想政治工作,不必处处摆出一副正儿八经的面孔,更不能板着面孔教训人,有时候不妨把形式搞得活一点,乐一点,美一点,轻松一点,尽量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给人一种宽松、和谐、融洽、亲切的气氛。

2、要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和手段

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彰显人性发展、社会和谐的一面,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增添新鲜血液,将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人的科学”、“软科学”,按照“人”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一门“人的科学”、“软科学”,以各门“人”的科学,如人学、价值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基本思想作指导,按照“人”、按照“软”的规律和特点去进行;同时把其他有关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如行为科学、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里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多层次、全方位上去进行。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人的需求发展的基本规律。

3、要充分运用文艺手段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对社会和谐所起的作用,可能超过十次调解工作。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窝里斗”的陋习,有“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和谐理念并不十分牢固,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文艺手段倡导和弘扬和谐文化。文学艺术对社会各个群体的影响很大。文学艺术作品弘扬什么价值观念,社会上就往往形成什么思潮。文艺创作一方面要关注底层,另一方面也不必过度渲染利益冲突,以免激化矛盾。文学艺术要追求公平与正义,但在当前,更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宽容、友爱、关心,而不要渲染仇恨、敌意、你死我活、非此即彼。

4、要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和谐社会应该是全方位的和谐,不仅包括真实空间,而且应当包括网络的虚拟空间。以广播、电视、通信、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新领域。特别是网络的物理空间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i]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

和谐社会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各自的人格、以诚相待、传播健康向上的信息。然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平等性、虚拟性,使得“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片没有国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标新立异的地方,使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丧失殆尽,极易把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因素诱发出来并恣意张扬。”[ii]如网上谩骂、欺骗、低级庸俗语言大量存在,网上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些都是社会不和谐的一面,如果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到现实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看到这一点,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和谐状态延伸到虚拟空间。为此,要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抢占网络阵地,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制定必要的网络法规,加强对进入我国境内的互联网进行监管和控制,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注释:



作者简介安怡军,1953年生,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级政工师;李英田,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发表论文50余篇。



[i]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 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1/index.htm

[ii] 李英田:《重视规范网络语言》,《光明日报》,2004年8月16日,第4版。

 

 

 

通联:100091     北京1967信箱85楼205室   李英田

电话:010—62880940   13161625024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