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法院演变研究


    以下是笔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借鉴当代西方政治理论及研究手法,对台湾立法院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得出的分析结论

     一、台湾立法院的历史演变过程:1、从逃台至六十年代末为大陆籍立委独占时;2、从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后期是以大陆籍立委为主体,台湾省籍立委为辅时期;3、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进入以台湾省籍立委为主,其它势力为辅时期。
    
二、立法院演变的主要动因:1、资深民代年龄老化带来的法统危机是演变的内在原因;2、岛内经济发展,文化普及和党外势力崛起的挑战是演变的根本原因;3美国和亚洲民主化潮流带来的国际压力和大陆提出和平统一政策是演变的外在因素。
    
三、立法院变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从结构上:1 省籍结构由大陆籍立委占优势变为台籍立委为主体基本实现台湾化;2 、年龄结构由老化转向年轻化;3 、文化程度提高;4、 政党结构由国民党一党控制变成三党竞争的多极化格局;5、派系结构方面是次级团体纷起,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从功能上看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立法院有名无实,扮演行政院立法局的角色,其功能遭到极大扭曲原因在于宪政体制设计的弊病、强人政治的干扰、立院长期不改选的结果。自从国民党实行政治革新以来,立法院的角色功能不断调整,地位作用不断加强,具体表现在: 1、立法方面,法案通过的难度增大、立委积极主动提案;2、质询方面,质询件数上升、质询内容广泛、质询对象层次提高;3、 财政监督方面,对当局每年的预决算由全盘接收悉数通过变为认真审查大力删减;4、人事同意权方面,注重阁揆同意权的行使极力阻挠自上而下的提名表决惯例。
    
四、对立法院的演变的评估:

首先从对台湾社会和政治所起的积极作用看:1、 有利于岛内政局稳定;2 促进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

其次从负面作用看,立法院在变化过程中乱象纷呈问题丛生表现为:1、暴力冲突激烈、议事效率低下;2 作秀心态浓厚、立法品质低劣;3 次级团体纷起、议事运作扭曲;4 立委与财团关系密切、黑金政治充斥国会,原因在于议事环境的不良、选举制度的不合理、媒体的推波助澜、院内制度的不健全等。

最后从两岸关系看,立法院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增加了复杂因素:1、有利于台湾当局政权的巩固;2 、容易助长分离意识;3、 两岸谈判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