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BBS舆情掌控的建议
范海辛
网上BBS谈论风云已成当局必须掌控的一个新阵地,但如何掌控却是大有学问。
传统的管理手段,现在看来是弊多利少。这种手段即是由宣传部出钱聘用一批专职或兼职的网评员(俗称网特),在网上通过发帖或跟帖来掌控“舆论导向”。这批网评员大多为涉世不深的大学毕业生,熟悉电脑,但学术理论普遍较差。每个网评员都是匿名上网,一个人同时有好几个马甲。他们在网上往往以“愤青”或左派的面貌出现,对右派或有自由主义倾向的言论进行批判、围剿。但网上是一个易于讲理的地方,而网评员由于理论功底差,在论理方面稍逊一筹,故每每只能以骂战来应对,造成政府所聘网评员不但未能正确引导舆论,相反毒化了网络空气,使网络成为人身攻击,拉帮结派的场所。
有个别网站因为网评员的“努力奋战”,使得不同意见的网民纷纷流失,最终网站因“门前冷落鞍马稀”而日渐边缘。相反,在一些人气较旺的网站,由于上网的人多,帖子更新的速度快,面对数千网民的嘻笑怒骂,少数“网特”们的帖子由于说理性不强,根本无法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
因此,传统的管理手段在花了大量公帑后,所得结果最好不过是使网站变得冷清,网上舆情全是公款堆积出的假“舆情”,是自己骗自己或是下级骗上级的“皇帝的新衣”;搞得不好则是网评员个人意气用事,或是自以为代表官方,在网上口无遮拦胡说一通,非但未能把握舆论导向,反而贻笑大方,为党出丑。
是故,网评员的做法是个弊多利少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互联网时代,还以“舆论导向”来进行舆论管制的传统做法已全然失去合理性。除非中国倒退回去宣布禁绝互联网或人大立法宣布戒严、暂停宪法实施,否则以管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方式来管互联网,本身就不具可行性。
其次,正如先主席毛泽东所言,“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作为人民的政党,首先要相信人民。如果执政党不相信人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么执政党根本不能有效执政。所谓相信人民就是相信人民不是儿童,他们有足够的理性,人民能够通过互联网自己教育自己。
“舆论导向”的提法还是源于“真理只在官府,民众皆为小儿”的封建专制神话,源于“民众不会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能由少数精英向普罗大众灌输”的错误理论。经过建国50 多年的文化教育建设,中国民众的文化理论水平大幅提高,不见得只有干部才懂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真理,民众在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自然也可掌握。当然,最关键的是,民众都是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成年人,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一般不会在网上鼓吹极端言论、毁损自己的利益。
BBS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充当社会的出气孔和减压阀。言论自由应为民众提供一个可以伸冤、可以哭诉、可以骂街泄愤之处,这是在其他途径都堵塞后的最后的救济途径。如果每个网站都由精明强悍的网评员们一统天下,上来伸冤、哭诉的冤民都被网特及其马甲们骂得狗血喷头,那么当这个最后的孔道也被堵塞后,社会的危险不是减小了,而是加大了。
笔者正是在上述的前提下,提倡对网络BBS无为而治的。
当然,无为而治也不是放任不管。首先,BBS经营者、所有者要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对于法律禁止的言论,譬如煽动颠覆,鼓吹分裂,挑拨民族团结的言论应予封杀并同时提交公安部门对之立案、侦察。其次,对于专事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的ID,也应对之删除,以净化网络空气。
在此同时建议对网民实行实名与匿名双轨制,凡实名上网的在文责自负的同时,可享受若干特权。如,斑竹欲对实名帖进行锁帖、删帖时,需经一定程序。即由网站特邀部分知名人士和网民代表组成网上模拟法庭,由斑竹起诉,实名上网者自辩,最后由模拟法庭的法官与陪审团定夺。而匿名上网者则无此权,此外匿名上网者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的,一经举报即可封其ID。
网络实行无为而治,还要不要网评员?我认为大部分网评员应解聘,少数有理论功底、且无人身攻击劣迹的,可留任。但其工作主要限于在网上转贴文章及资料。网评员是否实名,由其自定。但无论实名匿名,其身份应公开。网评员可针对一些需要纠正、需要警惕的倾向发表意见,但其意见只代表个人。
在目前大气候只能如此的情况下,建议能否对部分BBS舆情掌控进行“无为而治”的试点,探索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言论自由的道路。
200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