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报现象的根源是畸形政绩观


  当官者普遍的心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即是有功”,这是畸形的政绩观的主要形式之一。

  既然“无过即是有功”,那如果有过呢?麻烦可就大了。对下好说,晓之以情,动之以利,再不然就恐吓一下,反正这些小老百姓不能决定我的仕途,我却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谅他谁也翻不出大浪来。对上,就不太容易了,如果长官没有与我拴到一条绳上,他知道我的领地里出了事故,甚至出了大事故,那我的乌纱可就难保了。如果再由不作为追究到我以往的斑斑劣迹,结果就更可怕了。权衡利弊之后,瞒报事故成了必然选择,“大事报小、小事瞒报”是其最主要的策略。只要平安度过任期,我就可以有很多“政绩”可以炫耀,宣扬自己当政期间“安全生产抓得好”、“社会治安井然有序“等等。

  既然扭曲的政绩观是瞒报事故的根源,采取一定的手段矫正这种“政绩观”就成了必然选择,否则老百姓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证。我认为,多用以下几剂猛药,既是从根本上遏制瞒报现象蔓延的治本之策,也是扭转这种畸形的政绩观的有效手段。

  第一,对于为官而不能造福百姓者,拿下。正是因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态度,使得相当一部分为官者并不积极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二,从国务院常年派出一些“钦差大臣”,全国巡查。你不是喜欢瞒上欺下吗,你不就是怕上级知道你这里的纰漏吗?我给你来个釜底抽薪。第三,对出了问题的主管长官,严惩不贷。(高泽金) 长江日报200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