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说一说河南人


  一直以来,在中国商人圈子里有一个很普遍的看法,就是“河南商人骗子多”,或许我说了此言,河南的先生女士们还会耿耿于怀。笔者我不是我河南人,假如我是河南人,如果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也会不舒服。但这确实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是议论中国地域商人的时候,就会跑出来的一个“普遍性”说法。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结果,“一人有偏见,影响一大片”。但是不幸地是,为什么这样的“偏见”,偏偏让河南人碰上了呢?

  在河南人为自己辩护的时候,也有一个“普遍性”的观点,那就是河南“人多、地薄、家穷”,而生活水平偏低的农民又占了最大比例,所以别人不但瞧不起贫穷的河南人,而且还狗眼看人低,于是就诋毁河南人。我认为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完全认同。在中国还有不少省份,其综合条件和经济水平还不如河南呢,如果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被戴上这样的帽子的话,那些省份更有资格去戴呢。因此,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看来还不能这么简单。

  历史上的河南是幸运的,然而又是不幸的,商业与富足的机遇一次次地选择了河南,但又一次次地没有被牢牢地抓住。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背离河南的同时,河南人又拱手相让着这对他们来说不多的机会。且让我们一起来伴随着河南的脚步走一走:

  一、历史上商业中心的南移东进影响

  据史书记载,早在5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南部地区劳动与生息,开始创造中华民族的文明。在河南各地先后发现了史前和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遗址,从出土的文物判断;到了新石器时代,河南已成为华夏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商言商,河南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发源地。据考证中国商业、商品、商人的起源在河南商丘。在夏商时代,中原商丘一带就形成了我国古代最早的的贸易市场。中国战国时期两位最著名的大商人均出自河南,一位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后世被尊称为“财神爷”的范蠢,他虽然在山东的陶地经商,但出身为河南人,至今河南南阳仍被称为“范蠢故里”。另一位便是出生于河南淮阳的吕不韦,此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才情与商情同样富有的杰出人士。他用自己经商赚得的富可敌国的财产参与政治,为秦国最终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一统华夏江山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主持编写了流传至今的重要杂家典籍《吕氏春秋》。到唐宋时期,河南的洛阳、开封等地已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从而造就了河南商业、商人几百年的辉煌。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我们还能依稀听到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那繁华的街道里商人的叫卖声。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东依、南下,东南沿海一带丰富的物产和便利的交通,逐渐取代了河南的商业地位,河南商人的“豫商”却逐渐抱着自己商业鼻祖商帮的地位不放,然而在他们身上在逐渐失去经济优势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他们的传统心理优势。由于河南商业孕育的比较早,而且衰落的也最早,所以他们比起后期的晋商、徽商,以及更后期的苏商、粤商、浙商、鲁商,小农意识更加浓厚,进取心、走出去的心理更加不足,更缺乏在广泛的地域上经商所必须的信用交易经验,以及由于经商而逐渐培育出来的丰富的文化特质和个性鲜明的族群特征。这是历史对于河南的第一次捉弄。

  由于商业环境的逐渐落后,造成了这个人口大省更加的贫困状况的出现。“穷山恶水出刁民”,贫苦的环境、众多的人口,使河南人曾经成群结队出外逃荒,作为出了中国众多商贾大儒的河南,却同时承受着比中国其他区域的人多得多的压力,“民风不古”也是必然。据说过去在河南某些地方,还有不会要饭的男人就找不到媳妇的说法。

  河南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煤炭、有色金属的储量在全国都名列前矛,但是河南即使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仅仅与沿海相差一个省域的河南,也与其他内陆省份一样“生不逢时”,既没有如深圳、广州一般,享受着沿海改革开放城市的优等待遇,又没有因为国家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其他投资的可能。农民占人口绝对比例的河南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人占了很小很小的比例,虽然河南拥有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第一村——南街村”;虽然河南曾经出了名噪一时的亚细亚、红高粱。

  二、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同时,河南所靠近的母亲河——黄河,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游垦荒规模的增大,以及气候的变迁,导致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抬高了河床,使河南成为“黄泛区”的代名词。这是自然对于河南的又一次捉弄。

  河南、河南,黄河之南,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历史上却给其在河南的子女带来过无穷的灾难,决口、水灾,滚滚黄河水流进了低洼的河南,沼泽下的土地怎么能够供养着众多的河南人?解放后,国家为治理大片的盐碱地和沙丘,甚至使“人民的好儿子”、堂堂一个县委书记焦裕录都倒在了治理第一线上。还有现代人类的“战天斗地”的奇迹“红旗渠”,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至今还在滋润着河南大地。

  三、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做造成的影响

  河南作为孕育中华民族的“中原地带”,从古至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古代的楚汉相争到近代的军阀会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逐鹿中原”,均让河南碰到了。战争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休养生息的时间几乎没有,兵荒马乱的环境,使得河南人承受着更多的苦难,那么不穷才怪呢。战争经常发生在自己的家门口,河南人如果一点没有染上不“野”、不“武”、不“诈”那才真得怪了呢。

  因此,由于历史上的战乱,致使河南人长期不能安居乐业,加上河南历代为兵家逐鹿之地,兵荒马乱的环境,使得河南人在渴望和平生活的同时,也因为战争的习染,而增加了些许投机的心理成分。

  四、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异化

  河南人整体上、本质上是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但是恶劣的地域环境也逐渐浸淫着河南的社会环境,进而或多或少对少部分河南人的品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就是由于这“一小撮”,恰恰败坏了整个河南人的形象,所谓“一粒鼠屎坏了满缸酱”。

  河南是“九省通衢”之地,黄淮贯穿其中,京汉铁路有是中国最早最繁忙的铁路之一,这些有着不良品行的“一小撮”,出了家门就到了这些汇聚中国各地人流的地方,伺机而动。而那些从各地汇集来的人,多是“穷家富路”,于是就成了这些偷摸拐骗之人的下手目标。

  而这些遭遇故事,当然也被这些人带了回去,并传遍大江南北。这些“一小撮”,逐渐让整个河南人背起沉重的黑锅。不过,遗憾地是,由于耳濡目染,更多地人也有样学样,并逐渐或多或少污染到商业环境中。近几年由于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大军,也和各地的农民工一样,进入全国各地的城市务工,少数河南民工在外出后表现出的低下的素质,也使河南人在形象问题上进一步被损害,从而导致整体河南人为此付出了更大的名声代价。

  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由于很大比例的商业人员是农民出身,他们中的部分人,由于自身出身的环境限制,也被这些恶劣的心态或多或少污染过,从而导致其商业经营的不诚信心态,这样的不诚信时间经过进一步的放大和演义,就变成了当今河南商人的“黑锅”,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值得庆幸地是,这几年地方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给河南招商引资带来严重影响的问题,并引起了高度重视。2004年年河南曾经搞过一阵轰轰烈烈的“诚信河南”运动,而且加大了对地方商人的教育和地域商业诚信环境的培育。

  五、结论性的看法

  因此我认为,苍蝇不顶无缝的蛋,河南人无论是被委屈了也好,还是确实如此也好,单纯的辩解“河南人惹了谁”,单纯的申诉河南人被“抹黑”,从而为自己找有条心安的理由,还不如继续下定决心,提高人民的素质水平,并自上而下建设一个诚信的商业环境来得好。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消除社会上的“偏见”。

  首创 2005-03-12  整理 2005-8-28